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陕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05咸阳:坚持计生国策30年 经济总量增长60倍
2009-04-30
——咸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30年回眸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右二)在省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罗振江(右一),咸阳市市委书记千军昌(左一)陪同下, 深入咸阳市旬邑县检查指导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工作。 孙永琳摄   30年斗转星移,30年春花秋实;30年风雨兼程,30年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30年,500万咸阳人民以其悠久历史所蕴藏的爆发力, 在这片厚重的热土上续写了咸阳历史的新辉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也 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演绎出一部“曲折、悲壮、辉 煌”的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可喜的变化,实现了新的跨越,迈 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低 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出生率从1978年的30.2‰下降到2008年的7. 98‰,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6.3‰下降到3.5‰,计划生育率连续10年 在98.1%以上。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全市累计少出生130多万人, 咸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步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相继荣获20多 个全国奖项,先后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 点市,被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十佳红旗单位”,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系统作风建 设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人口 和计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 境所造成的压力,为咸阳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 境。改革开放30年,咸阳全市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9.8亿,增长到200 7年的588亿,增长了60倍。回眸历史,放眼前瞻,喜看全市改革开放 的30年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各方面喜人变化。   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正在形成。30年前,计划 生育工作只是计生部门“孤军作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咸阳市 委、市政府积极迎接新挑战,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事关全 局的战略位置,作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 任务来抓,不断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共同抓、一票否决的 “三个一”领导体制,切实做到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措施得力,责任 落实到位。2001年3月,咸阳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计划生 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市委、市政府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咸阳经济 社会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运用项目运作的办法,不断改进方法,创新 思路,拓宽服务领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的手段,下 大气力建立了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加快了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 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格局,促进了农村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农村 人口素质的提升和农村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   强基固本,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咸阳 农村管计生工作的大多数是“老大妈”或“大嫂子队长”,这些人虽 有热情,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有限,工作水平不高,很 难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 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咸阳市狠抓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计生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按照稳定队伍、调整结构、提高素 质、优化管理的原则,着力构建严格准入、全面提高、有序退出的选 人用人新机制。大力推行村计生专干“县管乡聘村用”制,实现了全 市计生系统计生专干“吃皇粮”。在全市开展了计生专干千人大培训、 大比武活动,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敢为人先、工作踏实 的优秀计生干部,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夯实了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同时注重把计生工作重心放到基层,在农村推行村(居)民自治,建 立了自治网络、配齐配强村(居)领导班子和计生专干,选好计划生 育中心组长、整建计生协会、形成村两委、计生专干、计生协“三位 一体”服务管理体系,依法建立自治章程,明确自治途径,让群众对 计生“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 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 极性。按照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的要求,先后投入937万元, 新建、改建部分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全市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阵地 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 提高。在全市逐步形成以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指导,县计划生育服 务为龙头、乡镇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基 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行政,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很长一段时期, 咸阳市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行政约束为主阶段,管理以行政干预为主, 工作以突击为主,采用地方“土政策”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 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法规的颁布 实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步伐不断加快。为适应新的形势,咸阳市 切实加强领导,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 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目标,使人口计生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依 法行政、依法服务的法制化轨道。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一法五规”和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从建立宣传教育、行政 执法和检查监督三大工作机制入手,全面执行计划生育“七不准”工 作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人口计生管理目标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 公示制度、评议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 培训,增强了全体计生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的水平。各级各部门从满意群众需求、实现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依 法维护群众的计划生育权益,简化生育审批手续,取消不合法律法规 的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及各种保证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和 支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30年来,全市无一例计划生育工作重 大恶性违法行政事件发生。   “三新”建设,开创农村计生工作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 新的形势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 伟蓝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 高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咸阳市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实施的新农村 新家庭新阵地建设活动成为新时期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必 然途径。通过创建活动的实施使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之中,使计划生育基层阵地建设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更强,使计划 生育家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村群众转变 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 导对农村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自觉科学抓 好计生工作的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创建活动,使人口计生政策法规深 入人心,全社会更加深入地关注、了解、支持、参与人口计生工作。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服务网络 更加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更加完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殖健康 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25个省级“三新”示范村、453个市级“ 三新”示范村、253282户计划生育新家庭,正在以其蓬勃向上的朝气 和前所未有的开拓精神发挥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全市计划 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向前迈进。   按需施教,广大育龄群众婚育观念根本转变。30年前,受传统婚 育观念的影响,在咸阳农村,人们“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 育等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曾经一度出现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尴 尬状态。乘改革开放东风,咸阳市把宣传教育作为促进人口和计划生 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积极探索宣教改革思路和方法,促进了大宣 传、大联合的工作格局在全市逐步形成。1998年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 活动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关键 环节,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优质服务、方便群众”的理念,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用活老办法,拓宽新办法,以多种形式的 宣教活动为载体,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努力满足育龄 群众需求,全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2001年10月,咸 阳市被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十佳红旗单位”。2002年7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咸阳召开了全国婚 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暨中西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 全面推广咸阳经验。2007年,咸阳市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 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为了不断巩固成果,推出新经验, 又在全市开展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乡创建活动”,2008年, 秦都、渭城、泾阳、长武、武功、乾县6个县半数以上乡村达到创建 标准。连续7年举办全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村级自乐班大赛,组织 民间文艺团体或个人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诗词、快板、相声、 小品、舞蹈等计生文艺节目。积极开展“十星文明户”、“好媳妇、 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中,倡导婚育新风,弘扬社 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乡村人口学校建设的进一步强化,满足了广大育 龄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了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 观念在全社会逐步树立,广大农村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 的转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 好、女孩男孩都是传后人等新风尚蔚然成风。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的意识明显增强,据统计,仅近4年来,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人 数达1208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数由1998年的59302 人增加到2007年的13.2万人。全市广大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达95%以上。   优质服务,广大群众生殖保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世纪80-90 年代,咸阳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办法是:组织大规模的集中活动, 围绕人口计划,采取抓计划外怀孕者终止妊娠,抓结扎,抓超生处罚。 进入90年代后,咸阳各级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转变 就计生抓计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使 服务工作更加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者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不断满足群众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 的需求。尤其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 县的要求后,该市把关注民生、关爱农民、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创建活动,着力建设“需求引导、科学决策、 全程服务”的优质服务新机制,深入实施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出生 缺陷一级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三大工程,为 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大力推行人性化管 理和个性化服务,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和广大群众的生殖保健 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07年以来,咸阳市各级计生服务机构抽调技术 骨干,组成服务队,深入乡村,大力开展以“千村万户服务行,构建 和谐新计生”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免费为20多万名育龄群众查病,同 时对查出患病的13.8万人进行了积极的建议治疗,受到群众的普遍欢 迎。渭城区、旬邑县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三原、 长武被授予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2008年,三原县被列入创国优的县, 泾阳、永寿、武功三县被列入创省优的县。   信息管理,人口和计生工作手段得到改善。咸阳市把计划生育信 息化建设作为提高计划生育统计和管理水平的突破口来抓,先后投入 700多万元,为市、县、乡三级配备计算机265台,为县、乡两级新建 了微机房,配置了微机等现代设备,初步构建起了市、县、乡三级计 划生育“三网一库”体系,实现了省、市、县专线联网,目前,市、 县两级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门户网站,积极发挥了公众信息网交流 和宣传的窗口作用。全市可通过网络上报和下传各种数据、表报和文 件材料,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 率和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力地加快了全市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步 伐,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政策引导,多层次利益导向体系日趋完善。过去对计划外怀孕和 超生对象采取以处罚为主的做法,已被现在的计划生育奖励和优惠政 策所取代。咸阳市逐步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社会保障机制,全面 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通过协会组织,开展“生 育关怀行动”,构建起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支撑、社会和企业捐助 为补充、与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的奖励、优惠、减免、扶持、救助、 保障“六位一体”的人口计生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体系,积极兑现落 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和优惠政策,广大育龄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 的阳光雨露,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养老上有保证。 近五年来,全市共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354万元,减免义务教育期间 学杂费166.2万元,放弃二胎生育指标一次性奖励138万元。截至2007 年底,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资金239.94万元,2007年对55 周岁以上独女户480人每人发放奖励扶助金600元。为农村计划生育家 庭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全市共筹集帮扶资金15708.8万元帮扶计生贫困 户34070户,脱贫34047户,脱贫率达到99.93%。创建“三结合”示 范村115个。共筹集计划生育“三结合”救助资金470万元,帮助310 户计生贫困户渡过了突发性灾难,帮助35名贫困大学生重返校园。   回首历史,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阶段, 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低生育水平面临 反弹的现实风险,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人口计生工作仍然存在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但我们坚信,有科学 发展观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勇敢、坚强的咸阳市人民一定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市 《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总体 部署,克服困难,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力推动全市人 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咸阳作 出新的贡献,再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张姝娟 杨楠 孙永琳)
     相关链接
    ·陕西省高招二本超录5062人 三本录取31日开
    ·《废都》首任责编:贾平凹当年只有6万元稿
    ·陕西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道路冠名权可拍
    ·陕西省文博界共商大计 民间博物馆协会呼之
    ·陕煤化集团向“开胸验肺者”伸援手 免费灌
    ·陕西省军区军史馆昨天开馆 展示省军区光辉
    ·陕西确诊第九例输入性甲流病例 患者为香港
    ·陕西高速集团组织复转军人庆祝“八一”建军
    ·陕西将关闭70家落后产能企业 可节约253万吨
    ·陕西为107个重点镇“谋篇布局” 取消农业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