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立足实际 放弃“一刀切”
|
2009-04-30 |
|
编者按
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实情,及时调整灾后初期所制定的“一刀切”
重建政策,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县宁强县将“问政于民、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落实到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真实写照。宁强县这
种科学务实的做法值得我省其他相关地区借鉴。
宁强县在刚开始制定
灾后重建计划时,“抗震强度”的因素是放在第一位的,要求所有重
建户都要修建坚固的水泥砖瓦房,不允许修建土木结构的房屋。在时
间进度上,要求用半年时间一次性全部完成房屋重建,使群众过冬前
全部入住新居。
然而这一计划在实施后不久便遇到了难题:首先是交通不便的山
里群众非常无奈。原因是用人工把砖瓦背上山的造价太高,一匹砖运
到家成本就到了1元,而政府补助款仅有两万元,群众根本盖不起新
房,更谈不上今冬前入住;其次是市场随即出现了砖、沙、石料、水
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异常短缺、价格飞涨的现象;三是大大小小的技
术工人非常难寻。
根据这些新出现的情况,县委主要领导通过调研后认为,用“一
刀切”的办法实施灾后重建,显然有许多不够科学的成分。于是召开
紧急会议,调整思路,重新出台了4项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让所有群众“在房屋内”过冬。对部分交通不便
的高山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修建土木结构的房屋。这一转变
使高山群众大大节约了修建成本,加快了建设进度。毛坝河镇1223户
重建户中有216户高山群众选择了修建土木结构房屋并已全部竣工入
住。禅家岩乡542户重建户中有222户高山群众迅速建起了户均3间的
土木结构房屋,建房成本每户仅在3万元左右。
二是调整时间,分批建设。县上依据实际将群众房屋建设时间由
半年全部完成调整为2年,采取分批建设的方式,先公路沿线运输方
便的,再到交通不便的,并由原来每户修建时必须一次全部建起,改
为先建一间新房,确保过冬有地方居住。
三是多样房式,随意挑选。县委、县政府设计了《灾后重建群众
安置建房图集》,有7款防震的建筑方案供群众自由挑选,并印发了
《震后村民建房技术要点》,并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团进行灾
后重建技术指导,对各集中安置点做到合理选址、科学规划。
四是问需于民,调整思路。在刚开始的重建中,县上对补助资金
的发放采取的是“重建基础完工后发1万元,主体完工后再补发余下
的1万元”。县上在调研和走访群众时发现,群众对灾后重建的积极
性非常高,这2万元的补助款对他们来说是急需的。于是县上重新调
整决定:只要群众房屋基础一完工,就将2万元补助款一次发放到位。
由于新出台的措施非常符合目前灾区重建的实际,因此重建的速
度、范围都在明显的加快和延伸。截至目前,全县群众灾后重建已建
成8742户30158间,占应重建的39.8%;主体完工15559户53623间,
占应重建的71%;完成地基建设20203户69498间,占应重建的9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