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半干旱荒漠条件下粮食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
2009-04-30 |
|
——来自榆林农业的报告(三)
玉米每亩吨产、马铃薯过万斤,无疑是权威测产的重大发现。而
在榆林——
玉米晚熟变中熟是农技推广的重大突破
连续两年的权威测产,记者见证了全过程。无论榆阳、靖边还是
定边示范田,种的大部分都是郑单958玉米品种,这个品种结的棒子
虽不大,玉米芯子却小,棒子称重高,加之栽培密度大,高产趋势十
分明显。
榆林风沙草滩区秋季的霜冻或早或晚,防不胜防,玉米能否成熟
是丰收的关键。过去,专家大都采取延长生长期促其增产,实际此路
一直没能走通。玉米中熟品种过去主要用在关中夏播区域,把中熟品
种用到晚熟区,并取得大面积超高产效果,这无疑是农技推广的重大
创新。
区域品种进行更换,需要科学态度,还需要胆略。在省农技中心
主任任富平的主导下,胸有成竹地进行大面积示范。农民说,从没见
过这么好的品种,每亩栽植密度这么大,产量竟然达到这么高!无论
在榆阳还是在定边,已成熟的玉米令专家连连称赞。中熟玉米品种的
栽植密度、整齐度和成熟度3个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赵明总结说:
中熟品种应用到榆林不但解决了玉米成熟度、密度问题,同时,玉米
的整齐一致度表现之好令人难以置信,其核心是,当地用农家肥打底
确保生长发育,关键期用化肥提升单株产量这一技术把握得非常到位。
今年5月底,榆阳出现了罕见的冻害,千亩示范田玉米正值5-7
叶期,植株蔫了,叶子枯了,群众欲翻地另作打算。蹲点农技员动员
农民剪死叶,上追肥,及时浇水促其恢复,结果4个月后,这块田竟
然获得吨产!缘何?中熟品种生育期相对短加榆林光热资源充足是重
要原因,由此榆林还为北方抗击冻害积累了重要经验。
良种配良法:实现超高产的关键
去年,靖边、榆阳百亩玉米获得吨产纪录。比较超高产示范田与
农家大田最大的不同是,栽植密度差异极大。一般农家每亩单株3500
左右,而吨产田采取宽窄行方式,密度达5500株之上。专家分析,农
家种地往往忽略品种与栽培的配套关系,主要凭习惯种田。而示范田
注重的是良种配良法。用耐密品种,同时栽植密度跟上,增产自然而
然。
薛吉全是我省著名的玉米专家,一直负责超高产示范田的技术指
导。为探求玉米更高产量,他在定边堆子梁镇营盘村王平家主导种了
5.8亩玉米,在宽窄行的基础上,又采取每穴双株方式,使每亩密度
达8200株,超过了普通农家大田2亩的总株数。权威测产结果,亩产
达1326.4公斤新水平,刷新了3年前山东人的小面积试验田1289.9公
斤纪录。
王平是超高产最成功的一人,他说,密度上去后,用肥就成了关
键,我每亩上有机肥过万斤,关键时还上化肥,超高产应是农家肥和
化肥的科学应用结果。马铃薯也是一样,定边的屈玉芳种的品种全是
紫花白,她认为良种加密植是超高产的根本。
我国西北地区也是玉米高产区
过去,我国西北地区和榆林一样,给人的印象是气象条件恶劣,
不适合农作物的高产创建,更谈不上为国家作出贡献。
国家著名玉米专家赵久然说:看来,不但要重新认识榆林,还要
重新评估毛乌素南沿一带的农业产出条件。他认为,榆林两年的超高
产示范田都分布在荒漠气候条件,土地相对瘠薄,条件并不优越,西
北地区条件和榆林差不多,多为半干旱荒漠区,由此表明,西北地区
玉米也一定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改变人们对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潜能
的认识,西北地区同样可以成为玉米高产区。
其实,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并不复杂。任富平始终认为,高产、
超高产农业技术的创新应是研究人员的工作,推广部门则应把技术简
单化,甚至做到“傻瓜化”,让人看了、听了就能学,学了极易掌握,
要做到这一点,推广农技必须“集成”。权威专家几乎一致的观点是,
就靠现有农技,完全有可能实现玉米规模化高产目标。目前制约我省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关键技术
不到位,还没能为广大农民所掌握。
(本报记者 李佑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