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记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原党支部书记郭孝义(下)
父亲给郭孝义起的名字,就像标语和口号一样,影响了他的一生。
郭孝义从懂事起,就立志做一个孝对父母、义顾他人的“孝义”之人。
村民说,郭孝义是我们东英村的勤务兵
从外观上看,郭孝义是那种粗粗笨笨的人,是一个搞不清儿女年
龄的父亲,是算不清家庭财务账的糊涂家长。但是,当他面对集体,
面对群众时,群众说:就像一个精明的“管家婆”,似乎每一个村民
的喜、怒、哀、乐,他都时刻装在心里。
2004年秋,在维修村抽水站时,村民郭科乾被倾倒的支架砸破了
头,昏迷过去,郭孝义及时把他送到医院。随后四处奔波,东拼西凑
筹集了4000多元的医药费,为郭科乾治病。这还不够,他又亲自护理,
端药喂汤,直到郭科乾病愈出院。
50多岁的宁焕节,儿子不成器,日子过得很是贫寒。还是这年的
4月,郭孝义又拿出家里的200元钱送给她,劝她买些猪仔饲养。靠这
200元,如今的宁家已经发展到存栏7头成品猪的养猪大户,日子越过
越好了。
张爱玉是村上有名的贫困户,两个儿子都患有残疾,生活极其困
难。郭孝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与村两委会商量后,将村上一处
公房腾出来,帮她家办商店。她的二儿子腿有残疾,行走不便,年近
三十还没说上对象。郭孝义利用农闲,跑前跑后为其张罗,办了婚事。
如今,张爱玉的孙子都已经满地跑了,她常对人说:“如果不是郭支
书,我哪儿能有今天,就是我娃,怕至今还没娶上媳妇呢!”
群众说,孝义就是东英村的勤务兵,谁家有困难、谁家有病人、
谁家要过红、白事,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都要亲自上门看望和帮忙。
他还像个义务投递员,村民的来信、来访、邮件、包裹、学生的入学
通知书都由他亲自接送。
当了8年支书,郭孝义没在村里报过一分钱
公生明,廉生威。郭孝义公正处事,不但没有得罪人,而且还赢
得了百姓的信赖。他的威望,他的凝聚力,都源自他的廉洁。
和孝义共事多年的一位乡干部说,别看孝义平时帮人挺大方,实
际上是全镇最抠门的村干部。不管是村干部到镇上开会,还是镇干部
到他们村下乡,哪怕是一顿最便宜的便饭,想在东英村报销,门都没
有!镇上和村里经常会有一些中心工作,大伙得聚在一起干,难免会
买一些烟茶招待,但是在东英村的账面上,永远不会有这笔开支。因
为这些钱,都是孝义自己掏了腰包。每次到镇上开会,其他村的干部
在饭口,都会吃个食堂什么的,而郭孝义永远都是自己背着干馍偷偷
啃,不会乱花一分钱。
在他担任村干部的这些年里,因公接待、因公外出等公务开支,
他都没有在村里报过账。有人说,为村上的事,报一点车票、饭钱是
应该的。他却说,村上没钱,能省一点省一点。村里的广播站设在他
家里,有人建议,他家的电费就不用交了。可他说,不行!辣子一行,
茄子一行,一码归一码。我不能凭着这个,就白用村里的电。结果,
他不但没有占便宜,反而连村上广播用的电费都分文不差地交上了。
郭孝义所做的这一切,如果他是一个暴发户、甚至只是一个稍显
富裕的农户,也就罢了,偏偏他是东英村最穷的人。在他死后,人们
整理遗物时惊讶地发现,多少年来,他不但没有在村上报过一分钱的
差费,反而为村上的各种开支垫付了八九万元。
东英村最穷的人是谁?是一件衣服穿了23年的郭孝义
东英村虽然没有实现孝义理想中的富裕,但它的的确确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2006年,这里人均收入达2400多元,80%的群众都盖起了瓷砖贴
墙、高大宽敞的楼板房,95%的人家里都有了彩电、音响、电冰箱,
不少人家还买了小汽车……
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正在逐渐形成。
可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孝义一家却依然住在20世纪40年代
老祖宗留下的破旧的土屋里。厨房里边隔开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
就是他的卧室兼办公室。低矮的房子,人站到炕上连腰也伸不直。家
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他去世后,人们在他
家里竟找不到一处放冰棺的地方,只好把厨房的案板拆掉,才把灵柩
安放进去。
他死后,村里算了一笔账,光是他帮村里和群众垫支的水电费,
就有13000多元。而他自己穷得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舍不得买,去世
时还穿着23年前当兵时的绿军装,上面已经是补丁叠补丁,旧得不能
再旧了。乡亲们不愿看到他们敬爱的支书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离开,
就请求照相馆用电脑技术,把郭孝义遗像中的衣服换成了西装。这样,
郭孝义终于在死后“穿”上了体面的衣服。
郭孝义把自己弄得像一个“苦行僧”,他并不是真的穷到了连一
件衣服也买不起的地步,他只是觉得自己欠家里太多,不能乱花妻子
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再说,他只要少花一次钱,就可能帮人一次。
妻子说,孝义帮人已经上瘾了,见别人困难,他不帮一把,心里就难
受。
明明自己女儿上学的钱还是东拼西凑借的,可他听说郭虎权的女
儿也考上了大学,一家人正为5000元的学费犯熬煎,于是难受得就像
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学,硬是拿了500元主动过去“凑份子”。
郭孝义——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光辉典范
郭孝义因公殉职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07年10月,陕西
省委追授郭孝义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召开向郭孝义同志学习动
员大会。此后,从韩城到渭南,从渭南到全省,学习郭孝义的活动蓬
勃开展。特别是东英村,两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芝阳镇党委
书记王勇说,郭孝义走后,他的继任者——东英村的现任干部们,人
人争做孝义式的好干部,一言一行,都用郭孝义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
己。现任支书郭福祥,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是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差
年轻人。群众评价他,和孝义一个样,也是一点私心都没有。村上电
网改造时,正赶上秋季采椒农忙时分,郭福祥一心扑在公事上,把自
家30亩花椒园抛在脑后,花椒没有及时采摘不说,还多付了几千元的
采椒费。
去年一年,新班子为东英村办了10件大事:修了环村公路,硬化、
绿化了村道;改造了电网;铺设了1.3万米管道,彻底解决了水利问
题;给村上建了标准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室和幼儿园;给150户村民建
了沼气池;为花椒、苹果和生猪等主导产业,制订了长远的发展规划;
搞了两个养殖示范园区……总之,郭孝义生前的很多愿望都得到了实
现。
不光是东英村,整个芝阳镇都在孝义精神的鼓舞下,各项工作蓬
勃开展。王勇说,镇上的机关作风明显不同了,干部们积极下乡包村,
给群众办实事。各个村也竞相开展学习郭孝义先进事迹活动,为群众
做了很多好事和实事。露沉村过去多次集资都没把路修好,群众意见
很大。后来,干部们在学习郭孝义中,让群众管钱,让群众监督,在
村上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不但修了路,还建了特色产业基地。地
处土塬顶上的弋家原村,在支书高建勤的带领下,填平几百米的深沟,
像愚公移山一样,给村民出行修了一条路;西赵村,集资20万元,把
村道全部硬化……王勇感叹,是孝义精神给芝阳镇注入了无限活力。
(本报记者 卢萌 林琳 刘义 张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