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谭策吾(左二)与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局长蒋建
军(左三)察看渭河堤防工程
“今年以来,渭河的水是越来越清了,水鸟也多了,再也不像以
前那么臭不可闻。渭河大堤两岸树木成行,河道堤防也越来越漂亮了。
”站在渭河岸边,看着缓缓东流而去的河水,家住渭南市的任宏彦不
禁感慨万千。
五十多年来,老任见证了渭河的巨大变化。他说,上世纪六十年
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鱼虾不在,九十年代以后
要么是洪水滔天,要么是河道干枯,臭气熏天,已经不成为“河”的
样子了。随着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进展,他也真实的感受到渭河正在
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国家批复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
后,渭河流域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老任激动地说:“以后再
也不害怕渭河发洪水了,也不害怕那臭水毒死鱼虾,威胁我们的身体
健康了。”
任宏彦就是渭河岸边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朴实话语却道出了渭
河的兴衰对沿河群众的切身影响。
三大问题 “母亲河”伤痕累累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的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它哺育
了富庶的秦地文明,被称为陕西的“母亲河”。全长787公里,其中在
我省境内长达502公里,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渭河流域以占全省
1/3的面积,集聚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5%的灌溉面积和
6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
而且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这一
优美的诗句,正是旧时人们对渭河两岸美景的描述,那时渭河的水很
清,很少有水灾。但曾几何时,渭河却变得满目疮痍:上游水源枯竭,
中游水体污染,下游淤积堵塞。据了解,造成渭河三大问题的主要原
因有四个:一是由于流域气候变化、降雨稀少、干旱频繁、生态环境
恶化、人类活动增加等原因,使得渭河径流大量减少,水资源短缺。
二是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滞后,造成渭河接纳了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使得
水污染严重。三是由于三门峡水库多年高水位蓄水运行,造成库区泥
沙严重淤积,使得渭河下游防汛形势严峻。四是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陕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渭河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环境
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将产生难以预料、不可逆转的
严重生态灾难。而我们当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所采取的一切治理措施,
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渭河的生态环境,维
持河流的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
“高度重视 编制治理蓝图”
渭河流域的这三大水问题导致了对全省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约束,制约了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治
理渭河刻不容缓。
科学解决渭河问题,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
识,成为了流域内各级党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头等大事。2001
年10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对渭河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向
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调研报告》。2005年,
原省委书记李建国专题考察渭河水资源问题,提出解决渭河水资源短
缺的总体思路。2007年9月,省委书记赵乐际带领调研组深入渭河流
域,专题调研渭河与关中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问题。2005年12月16日,水
利部组织黄委和陕甘宁三省区共同编制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投资规模229亿元。
围绕渭河治理各环节,陕西省高度重视,加强措施,推进渭河综
合治理工作进展。2006年7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原陕西省三管局基
础上成立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并授权负责渭河水资源管理与调
度工作。2006年1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把渭河纳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管理,对渭河实施断面流量控制,保证渭河环境流量不低于规定指标。
2008年3月陕西省政府颁布了《陕西省渭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掀开
了渭河水量依法调度的新篇章。9月,省政府出台《渭河流域综合治理
五年规划》,使渭河治理蓝图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据陕西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的目标是,到2012年,渭河干流要消灭黑臭现象,在“引汉济渭”工
程完成、有生态基流保障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消灭劣Ⅴ类水。城市饮
用水水源区水质达到或保持Ⅱ-Ⅲ类水质目标要求。建成水污染监控
体系,形成水质监管和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河道防洪能力要得
到提高,力争4年内建成“引红济石”工程,缓解关中地区生产生活
用水紧缺矛盾。“引汉济渭”工程力争2009年正式开工,2012年建成
三河口水库以下工程,初步解决渭河中下游地区用水紧张局面。《规
划》还提出,今后5年,要重点加快渭河流域水保生态工程、森林生
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程、渭河河道绿色生态工程的建设进程。将渭
河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初步建立起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渭河绿色
走廊与主干道路为骨架,以河滨公园、沿河湿地和城市森林为主体的
渭河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框架,使渭河中下游河段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
生态走廊。
多方携手 掀起治理建设高潮
渭河是一条河势复杂的河流,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水利、
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近年来,在国务院和水利部、黄委的高度重视
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指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
作,使得渭河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和良好的环境保障。
作为渭河代言人,渭河流域管理局以“维持渭河健康生命、实现
人水和谐”作为终极目标,持续开展“渭河健康生命行”大型公益活
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绿色渭河、渭河风采、话说渭河、走近渭河、
情系渭河及渭河论坛等专题活动,编制完成了《绿色生态渭河建设规
划》,努力打造横贯关中的河滨公园和生态长廊,逐步建成流域防洪
减灾保障技术支持体系、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技术保障体系、渭河治理
和生态保护应用研究体系和渭河水文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水法》
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积极探索和推行渭河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
额管理的方式方法,完成了我省黄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
工作,使2006、2007年度渭河日常水量调度和管理基本实现了预期目
标,初步建立了计划用水制度。特别是2007年6月,在各方的有力支
持下,省渭河流域管理局依法成功组织实施了首次渭河水量应急调度,
确保了渭河不断流,翻开了渭河生态调度的崭新一页。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坚持不懈地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水资源统一配置,实施
省内“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渭河流域,缓解渭
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目前东线“引乾济石”工程已经完工发挥效
益,西线“引红济石”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线“引汉济渭”前期工
作如火如荼。整个项目完成后,每年将为渭河补充16亿多立方米的水
资源。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方面,水利部门先后开展了水功能
区划,核定了渭河河流纳污能力,为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06年省
政府发布实施了《沿渭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全
面监管水源地、水功能区、排污口,保护渭河水生态系统。
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九五”以来,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实施
了渭河中游防洪工程、渭洛河近期治理工程、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
安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建设,使渭河城防段达到了50年到100年一遇标
准,农防段达到10到15年一遇标准,有力地保护了沿渭260多万人的生
命财产安全。渭河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绿化美化的要求,坚持对渭河堤
防工程的行道林、防浪林进行栽植和养护,对堤坡背水侧进行生态草
皮护坡,目前,渭河中下游段防护林带达197公里,仅下游渭南段栽植
的林木就达200多万株,堤防已经成为防洪的保障线,抢险的交通线和
生态的景观线。
(刘国英 秦延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