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靖边县委书记 马宏玉 靖边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凯盈
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气势如虹
舒温摄
今年是改革开发3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
任务,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方法,破解
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发展。当前重点要在十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现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是要在发展理念上解放思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投入、抓项目、抓注册
地,在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和发展园区经济上实现新
突破;二是要在引进内外资上解放思想,放开放活、放手放胆大力扶
持民营经济,优化投资环境,激活本土资本,充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实现新突
破;三是要在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城镇化步伐上解放思想,以工业理念
谋划农业,用建设城市的办法建设和管理村镇,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四是要在优先发
展教育事业上解放思想,提高教育的可持续竞争力,在促进教育事业
大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五是要在文化建设上解放思想,在促进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大县上实现新突破;六是要在改善民生
上解放思想,在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七
是要在建设生态文明上解放思想,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生态文明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八是要在平安建设上解放思想,在创
建平安靖边上实现新突破;九是要在创新管理上解放思想,在改善优
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高政府执行力上实现新突破;十是
要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解放思想,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效
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同步发展。要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引导企业发展
循环经济,注重清洁生产,逐步形成资源集约节约、节能降耗减排的
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筹划成立水
务公司,统一规划和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进一步做好开源和节流
工作,发展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生
态环境建设,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靖边。要继续实施“三北”防
护林、“天保”、“三个一百”等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不断提
高林草覆盖率。重点在县城周边建设环城林网,在高速公路和铁路沿
线建设生态林带,在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周边建设生态屏障。力争到“
十一五”末,全县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基本实现山
川秀美。
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要大力支持延长集团靖边采油厂加大产
能建设,今年原油产量保证达到90万吨,力争达到100万吨。支持榆
林炼油厂加快技改步伐,力争今年炼油能力达到200万吨。当前重点
是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延
长集团“十一五”时期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该县产业园区一期以30
0万吨甲醇为龙头,综合匹配50万吨MTP、50万吨MTO、100万渣油CPP
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并发展烯烃下游产品,先期建设年产150万吨
甲醇项目,项目总投资318.3亿元,建设20套化工装置,全部投产后,
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32.3亿元,可实现税利90亿元,利润60亿元,
税费30亿元。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
发展。要加快杨桥畔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和东坑农副产品加工园区
建设,形成“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今年,县上将投资1亿元开工
建设杨桥畔中小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让
有志于创业的企业家入园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园区化。同时,我们将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三是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十一五”期间,省上将该县列入陕北
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两核四级”的重要一级,市上也将该县列为三个
副中心城市进行重点建设。围绕把靖边打造成陕北第三大城市的目标,
我们将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重点加快以水、电、路等为
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际公路、乡村公路和通村油路建设。特别
是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靖志路的改造建设任务,打造县城到乡
镇1小时交通经济圈。要按照城市人口30万人的规模加快县城建设步
伐,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
高城市品位,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城聚集。进一步深化“双创”工
作,科学管理城市,努力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打造具有规范化、规
模化、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特征的现代化城市,力争到2009年底
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到2020年,县城人口由目前的12万人
增加到30万人,远期达到50万人,县城面积由目前的10平方公里扩大
到35平方公里。
四是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我们要以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
会精神统领全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把三中全会精神化作为推动该县
农村工作的一个个具体举措。我们的体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产业
化、规模化、品牌化。去年,该县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
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
牌化为重点,围绕“畜、薯、菜”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即建设100万只羊子生产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玉米基
地、10万亩专用马铃薯基地、开发10万亩涧地,繁荣农村经济,不断
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整结构、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稳定发
展100万只优质陕北白绒山羊和杂交肉羊,把该县建设成陕北白绒山
羊良种种源繁育基地,形成10亿元的羊产业规模。洋芋产业将重点发
展脱毒马铃薯和专用马铃薯,努力把该县建成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
其中,今年要形成40万亩马铃薯生产规模,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
1万亩。要全力抓好高海则“千亩集中连片专用薯超高产示范田”和
高家沟“千亩集中连片鲜食薯超高产示范田”建设。经过5年左右努
力,建成10万亩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立专用马铃薯加工基地,形
成10亿元的马铃薯产业规模。以东坑镇、红墩界镇尔德井村为现代农
业生产示范基地,在条件较好的北部风沙滩区7个乡镇大力发展大棚
蔬菜、设施农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建设集中连片拱棚示范田5000亩、
温棚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和大田蔬菜示范田1万亩,重点抓好东坑“
千亩集中连片设施蔬菜超高产示范田”建设,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生产
基地,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一五”末,发展
10万亩大棚蔬菜,形成10亿元的产业。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
则,在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开展农村土地流
转工作,破解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土地制约瓶颈。玉米产业要
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鲜食
玉米,进入高端消费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今年要全力抓好宁条梁镇
“千亩集中连片玉米超高产示范田”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建
立10万亩优质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形成4亿元的产业规模。加快中部
涧地开发步伐,开发10万亩涧地,实现人均1亩高标准节水灌溉涧地
的目标。通过实施农业五大重点工程,到2010年力争使农村居民人均
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五是实施旅游文化引领战略。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事业要大发
展、大繁荣。围绕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实施每年“开展一次大
型文化活动、建成一个文化设施、启动一批产业项目、挖掘一类民间
艺术、培育一批文化新人”的“五个一”工作思路,不断提高靖边的
软实力。要以统万城为龙头,积极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
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着力打造陕北第一古都遗址文化,把旅游文化
产业融入延安、榆林旅游文化圈,培育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早日
把该县建设成为全市全省“旅游文化大县”。
在加快靖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将全面实施民生八大工程,
促进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
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
实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力争今年参保人数达到2万
人。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覆盖
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全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2万人,在实行城
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努
力推动低保工作由“生存保障”向“生活保障”转变。积极探索建立
以个人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
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县中心敬老院。加快廉租房
建设,解决特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年内建设经济适用房9000平方米,
新建廉租房4500平方米。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完成307户1536人
集中搬迁任务,完成7472户农村倒房、危房户重建加固任务。
二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健全县、镇、
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
盖面,今年各乡镇要完成3至5个村级规范化卫生室建设,力争使新农
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为
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布局调
整,优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把
农村青年每年轮训一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积极推动县职教中心
“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把县职教中心建成“全省示范
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的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
的免费助学和捐资助学活动,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义务
教育。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确保每年县本级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今
年完成“双高普九”工作,2009年实现创建“教育强县”目标,2010
年全面启动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
四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劳动
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尽可能多的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有序劳务输出、
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鼓励和引导大
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多途径实现就业。年内完成劳动力输出4.
5万人,其中有序输出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人,其中“4050”
人员50人。
通过十个方面的突破,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到“十一五”
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亿
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40亿元,地方可支配财力力争达到20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1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
到6000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提前实现县
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