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华县新增财力统筹兼顾惠民生 |
2009-04-30 |
|
“种田不交税,上
学不缴费,退耕有实惠,农资有补兑,病了报药费,计生有奖励,老
来不遭罪……”这首流传于华县赤水镇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华县
围绕科学发展,财政增收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实惠,城乡居民共同享
受到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的成果的状况。2005年至2007年,华县财政收
入每年以1亿元的速度增长,去年已达3.03亿元。今年上半年,财政收
入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了31.37%;农民现金收入1510.61元,同比
增长31.6%;城镇居民可支配现金收入5350元,同比增长18.5%,跃
居渭南市前列。钱多了怎么花?县委书记薛东江、县长杨森明的思路
很明确,“发展成果全部由人民分享。考虑到县财政完全依赖驻华中
省企业这一因素,我们既不分光花净搞福利,也不盲目投资捞政绩,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才最多最持久。”
投资农业打基础,先让农业特,让农村新,让农民富。在确保粮
食产量的前提下,蔬菜很快发展成为华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赤水
大葱、柳枝香椿、华州山药、毕家芦笋等十多种蔬菜享誉京华,在全
国争得一席之地。对于规模发展50亩以上的大拱棚,每棚县财政补助
2000元,对于30棚以上的日光大棚,每棚政府协调发展短期贷款1万元,
县财政贴息一年,并每棚县财政补助3000元。在县财政的支持下,目
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6万亩次,年生产蔬菜30万吨。华县蔬菜
已销售到西安及山西、新疆、甘肃等大中城市,出口到俄罗斯、东南
亚等国家。作为我省首家全国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华县正在成为
西北的“菜园子”。全县蔬菜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蔬菜生产区人
均蔬菜纯收入已达4000元,蔬菜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68%。
全力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两年来,华县先后投资1.7亿元改善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成通村水泥路559公里,巷道路350公里,在全省
率先实现乡乡、村村、巷巷通水泥路的目标。解决了20多万群众行路
难的问题。投入5000多万元整治村容村貌,推广沼气3000口,发展“
畜-沼-菜(果、粮)”生态循环农业。投入4000多万元,村村修起
水塔,家家用上自来水,全县85%以上的村子实现了通电视。华县农
村一天天新起来、靓起来、好起来、富起来。
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特色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县上精心打造
“中国钼业之都”、“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之乡”、“西部无
公害蔬菜基地”四张名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四年来,共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相继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项目90个,总投资150
亿元,已完成投资38.08亿元,争取中省市资金8.04亿元。在县财政的
支持下,先后有投资3200万元的华县污水处理厂、投资36亿元的钼采
选矿和钼炉料加工产业升级扩建项目、投资40亿元的煤化工节能减排
技改及合成氨动力结构优化项目,投资6600万元的中国少华山少华庄
园,投资9800万元的华山制药有限公司大容量制剂生产线、投资3000
万元的溪美石材生产线等,这些项目在一到三年建成后,可实现产值
100多亿元,利税20余亿元。
财力向民生倾斜,在发展中实现统筹兼顾。自2005年至2007年,
该县用于和谐社会建设和惠农政策投入逐年增长,由占全年总支出的
14.8%增加到25.5%。3年累计投入2.7亿元,使全县4万多名中小学生
享受到“两免一补,”5000多名贫困学生享受到住宿生活补助,24.5
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享受到医疗补助和医药补偿,20多万
农民持续领到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补贴,5万农民领到移民款,100
户残疾人住进新房,550多户计生家庭领到奖扶金,7900人享受最低生
活保障,城乡公交、客运车辆享受燃料补贴,现役、退役军人领到优
抚款,全县行政村领到办公经费,村干部领到工资,农村60岁以上的
老人免费体检,9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50元生活补助,全县300户五保户、
320户特困户、34000名困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钱就医。华州公
园、少华广场、华州大剧院纷纷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居民有了休闲娱
乐的好去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