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两位种田大户的发展畅想:
三中全会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
2009-04-30 |
|
“像我承包这么多的地,心里的确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怕赔本
做亏。但是在接连的惠农政策出台后,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谈到国
家还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
发展制度保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放心了。
”10月14日,秋意渐浓,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户杨保卫感受到的是丝丝
温暖。
杨保卫是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下沟村二组村民,2006年获得“渭
滨区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他先后承包土地200多亩从事无公
害蔬菜种植,年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他掌握的科技知识和成功经验
深受周围群众信赖,带动附近200多户村民发展蔬菜种植500多亩。成
功的杨保卫不仅想着多赚钱,他还采用农产品生产工业化管理方式,
村里很多人在他的个人承包地里打工,一年下来,收入可以比以前翻
上两三番。
“今后,我打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改善种植环境,扩大种植规模,
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同时,我希望国家采取各项措施进一
步降低农资价格,特别是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补贴机制,保护咱农
民的种粮积极性。目前,我还有几十亩大棚需要覆盖棚膜,但缺乏资
金。三中全会召开后,我相信这个难题一定能解决。”杨保卫对此充
满信心。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
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几年,国家的惠农
政策如春雨润泽山乡,坚定了农民的发展方向。提起十七届三中全会,
与杨保卫一样,平利县广佛镇香河村农民姚光志也是雄心勃勃,对生
活充满了憧憬:“现在享福啊,种地免缴税收,还享受各类补贴,这
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我们农村会大变样的。”
今年58岁的姚光志出身贫苦,少时缺衣少粮,填饱肚子成为最大
愿望。土地承包到户后,他勤学苦钻,在村里率先掌握了地膜玉米、
营养钵育苗等生产技术。由于他种的庄稼病害少、收成好,很快就成
为村里的“田把式”,也成为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姚光志种的
庄稼几乎年年都丰收,山坡地上的玉米亩产由过去不足50公斤提高到
400公斤,洋芋亩产由过去不足5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彻底解决了
全家人的吃饭问题,还带领大家致了富。
如今,他将家里12亩山坡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和洋芋,预计收入几
万元,但和其他种田大户相比,他的收入还不算多。他告诉记者:“
现在气候变化比较大,搞科学发展才能稳定收入,实现增产。明年我
将继续科学种田,提高产量,发家致富。”说这话时,姚光志家满院
子饱满殷实的玉米棒在阳光照耀下,将他历经风雨的脸庞映衬得格外
灿烂。
(本报记者 苏同敏 吴莎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