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加快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步伐 |
2009-04-30 |
|
——纪念第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姚引良
今天是第1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已经成
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
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
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进一
步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
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扶贫
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时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
贫开发水平。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要
求。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
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
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缩小贫富差距,努力推
进和谐陕西和西部强省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贫困
地区农民增收步伐,特别是促进贫困群众快速增收。改革开放尤其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
中之重,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我省的农村贫困问题
仍比较突出,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与全省的差距呈继续拉大趋势,扶
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近7年来,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农民年人均
纯收入同全省的差距由319元扩大到666元,去年仅是全省的74%;同
期,贫困人口同全省农民的收入差距由1.7倍扩大到2.5倍。我省国家
扶贫重点县的农民占到全省的近一半,农村贫困人口占到全省乡村人
口的近五分之一。因此,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步伐快不快,贫困人口
的增收问题能否很好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全省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影响到我省西部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全省各级政
府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快贫困地区农民
增收特别是加快贫困群众增收步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
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落实好“三农”工作各项普惠
政策的同时,采取针对性的特殊措施,尽快把贫困群众的收入搞上去,
使他们更好地分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要按照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
产业发展战略,以实施“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为突破口,以整村推
进扶贫为平台,瞄准贫困,多措并举,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一是推
进结构调整,壮大产业促增收。要立足基础抓调整,在保护和提高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
求,对现有的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板块开发抓调整,立足贫
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壮大区域优势产业;适
应市场抓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不断提
高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围绕加工抓调整,把农业和工
业结合在一起,建好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带动农民增收。二是推进配套建设,完善服务促增收。要搞好科技服
务,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加强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
训;搞好防病防疫服务,加快贫困地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
保群众不因疫病防治而损失收入;搞好信息服务,加快贫困乡村农业
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致富信息;搞好金融服
务,搞好小额扶贫贷款投放工作,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和“奖补
资金”试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搞好市场
服务,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
度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转变思路促增收。
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
等竞争环境,推动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充分发挥其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推进贫困
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特别是要搞好初高中毕业贫困户子女的“
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增强他们在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基础建设,改善条件促增收。要以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
设和移民搬迁为抓手,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
建设,促进教育、医疗、通讯和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夯实经济
发展的基础,努力防止和杜绝“自动复制贫困”现象的发生。
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低,要加强资源整合,加大促
进群众增收的各方面投入力度。各市县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
对农村特别是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的扶持力度。要整合涉农项目资
金,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一村一品”千村推进万村示范工程
等都要对具备条件的贫困乡村优先安排和扶持。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各
种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带动农
民增收。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开展包村定点扶贫工作时,要
把帮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
入上来。
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
特别是要强化县一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各市县要对贫困地区的
农业和农村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和政策支持,对贫困群众的增收给予更
多关心和倾斜扶持。扶贫重点县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包抓制度,及时
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户的增
收脱贫成效,作为检验县区和乡镇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要
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求
真务实,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实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贫困群
众增收出主意、想办法。要切实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注
重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好配
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强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的能力。要大力宣传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
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
好氛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