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陕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09袁纯清在全省污染减排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2009-04-30
  9月8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污染减排 工作座谈会,省长袁纯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 识当前我省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强化刚性责任,抓好当务 之急,落实问责兑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完成“十一五”时 期的节能减排任务。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主持会议并就下一阶段全 省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污染减排指标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国家下 达我省“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二氧化 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1.1万吨和31.5万吨以内,比20 05年分别削减12%和10%。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20 07年及2008年上半年,全省总体上实现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 总量“双下降”,但与国家要求进度相比,我省污染减排工作进度仍 然滞后。   座谈会上,省环保局通报了我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各市政府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及有关重点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在听 取了大家的发言之后,袁纯清指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事关节约 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改善人民群众生 活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的社会问题,还是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政 府施政水平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 识,强化刚性责任,绝不能有任何动摇和松懈。   袁纯清指出,“十一五”时间已经过半,但我省完成减排指标的 任务却没有过半。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时期,污染物排放 量将进一步增多,加之能源化工产业作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 展也将带来排放和污染等一系列新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对此必 须有足够的估计和认识,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加快推进, 当务之急是抓好“关”和“建”。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政策法规, 落实相关资金,坚决依法关闭落后产能和“五小”企业。另一方面, 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火电厂脱硫装置改造,凡是列入建设规划的 都要加快步伐,确保明年内投入运行。袁纯清要求,推进节能减排, 根本出路是新型工业化,所有新上的产业项目都要力求采用新标准、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同时,按照集群化、园区化、链条化的思 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袁纯清强调,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落实的关键是问责兑现。 要强化各级政府以及污染企业减排工作的考核,严格执行年度目标责 任污染减排一票否决制,认真实施区域限批、目标责任考核等措施, 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行以奖代补等奖励政策,以健全的制度保证各 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洪峰在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搞好污染 减排工作的紧迫感。二是统一认识,切实提高搞好污染减排工作的责 任心。三是强化措施,切实保证打赢污染减排工作的攻坚战。加快污 水处理厂和火电项目的脱硫设施建设,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加大落后 产能的淘汰力度,为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加大环境管 理和执法管理力度,保持依法环保的高压态势,使全社会都能够重视 污染的减排工作。加强省内排污权益交易试点的推行,建立激励机制 和约束机制。加强循环经济建设,促使所有的工业园区都能够形成各 有特色的循环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省级有关部门,十个设区市政府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以及我省减 排工作重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关链接
    ·陕西省高招二本超录5062人 三本录取31日开
    ·《废都》首任责编:贾平凹当年只有6万元稿
    ·陕西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道路冠名权可拍
    ·陕西省文博界共商大计 民间博物馆协会呼之
    ·陕煤化集团向“开胸验肺者”伸援手 免费灌
    ·陕西省军区军史馆昨天开馆 展示省军区光辉
    ·陕西确诊第九例输入性甲流病例 患者为香港
    ·陕西高速集团组织复转军人庆祝“八一”建军
    ·陕西将关闭70家落后产能企业 可节约253万吨
    ·陕西为107个重点镇“谋篇布局” 取消农业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