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韩国访问的胡锦涛主席表示中国将赠送一对朱鹮给韩国,
朱鹮再次被世人瞩目。大家的目光同时聚向朱鹮的家乡——陕西。朱
鹮从发现到实现野外放飞,走向世界,我省人民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
和汗水。
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朱鹮被誉为“东方仙子”、“东方红宝石”。到上世纪80年代朱
鹮消失了踪迹,一度认为野生朱鹮已经灭绝。1981年,中科院专家在
我省洋县发现了野外生存的7只野生朱鹮以后,省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
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在洋县成立了朱鹮保护观察站,设立专门的自
然保护区和4处繁育基地,专门从事朱鹮研究和保护工作。
为了保护朱鹮,政府规定,严禁在朱鹮巢区砍伐林木,农民修房
须外出购买椽檩;巢区禁止开矿和人为活动;朱鹮觅食的水田,特别
是朱鹮定点投食田及核心区水田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据初步统计,目
前因保护朱鹮,每年影响和减少群众收入约500多万元。经过20多年的
不懈努力,朱鹮野生种群迅速增长到现在的600多只。目前,我省人工
饲养朱鹮和野外分布朱鹮数量已经达到1100多只,濒危状况得到缓解。
从秦岭以南到秦岭以北
2002年2月是朱鹮保护史上崭新的一页,我省在位于楼观台的省
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简称抢救中心)建立了朱鹮人工饲
养繁殖基地,从洋县朱鹮救护中心调运了30对朱鹮进行异地饲养繁殖。
这些美丽的仙子翻山越岭顶风冒雪从秦岭以南来到秦岭以北,得到了
抢救中心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60只朱鹮全部成活并当年
繁殖26只朱鹮宝宝。抢救中心随后又开展了“亲鸟代育”试验、朱鹮
自然繁殖能力培养试验等,创造了一对朱鹮繁育成活4只小朱鹮的历史
纪录。目前,抢救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朱鹮人工饲养基地,为开展
朱鹮野化放飞试验奠定了种源基础。
从人工饲养到野外放飞
进行朱鹮异地野化放飞是我省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最大的愿望。朱
鹮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朱鹮保护工作者从朱鹮生态生物学习性、
疾病救治、人工饲养繁殖研究、野生朱鹮数量与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研
究、朱鹮野外保护技术、朱鹮遗传学、朱鹮野化放飞技术研究等七个
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攻克了朱鹮野化放飞技术五个方面
的技术难关。2004年朱鹮保护专家们在洋县华阳地区进行的野化放飞
取得初步成功,放飞12只朱鹮,监测到9只野外生活状况良好。2007年
5月31日又在宁陕县寨沟村首次正式对人工繁育的26只朱鹮进行了野化
后异地放飞。经过近一年多的观察,剩余12只经历了去年冬天罕见大
雪的考验后,目前已经适应了野外的生存环境,并在野外成功繁育3只
幼鸟,幼鸟现在已经出飞,成为第一个由人工饲养变为野外独立生存
的朱鹮家族。
从陕西飞向世界
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代表我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友友”
和“洋洋”,“友”代表中日友好,“洋”代表陕西洋县。“友友”
和“洋洋”到日本4个月后,成功地繁殖出1只雄性小朱鹮“优优”。
2000年朱镕基访日,宣布向日本提供1只朱鹮“美美”,开展合作
繁殖,从此“优优”和“美美”又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期间,代表我国政府宣布向日本提
供两只朱鹮。我省工作人员在洋县的130多只朱鹮中选出了“华阳”
和“溢水”,并于2007年11月18日护送到日本。“华阳”来自朱鹮野
生分布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华阳,“溢水”来自洋县最大的朱鹮野生繁
殖地溢水。这两只朱鹮运送到日本,改善了日本因近亲繁殖造成后代
和种群质量退化等问题。
(本报记者 曹陇生 本报通讯员 赵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