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旬阳用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发展 |
2009-04-30 |
|
废渣、废水、废气,这些企业的“旧包袱”,却在陕南旬阳变成
了“新财富”。县委书记马赟说:“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区之
一,旬阳用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发展,既为企业提供了节能降耗和控制
污染的动力,也为企业和地方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生态与
经济双赢。”
黄姜素有“药黄金”美称,旬阳黄姜种植面积最高曾突破30万亩,
有加工企业14家。“每生产1吨皂素就排出500吨废水和9吨废渣,而处
理一吨废水需要5元至10元,在低利润的状况下企业难以承受。2003年
后,产业从巅峰跌入低谷。”想起过去,恒源生物化工公司经理杨官
运直摇脑袋:“温家宝总理曾针对黄姜加工业的污染问题批示陕西:
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污染!”
现如今,在旬阳恒源生物化工公司,大量废水经膜浓缩后排放,
喷泻而出的是清亮亮的废水。“创新黄姜加工工艺,产生废水比传统
工艺减少了6至8倍,提取皂素1个产品变成了皂素、淀粉、纤维素、
清洁炭、水解糖、二水石膏6个系列产品,同时利用废渣还可做成培
养食用菌的菌棒。”杨官运无不得意:“每加工1吨皂素可直接增加
经济效益5万元,副产品加工附加值10万元,比传统工艺增效50%至1
倍。”
在旬阳鑫源建材公司,高速运转的节能砖生产线,不停地吞吃着
大量的尾矿渣,而出产的是新型墙体材料。公司董事长陈春来介绍说:
“选矿产生的尾矿渣堆积在尾矿库,相对环境保护而言是‘固体垃圾’
,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就是‘定时炸弹’;同时每生产1亿块标准黏土
砖要毁坏耕地40亩。”鑫源建材公司积极探索选矿尾渣利用的新途径
,投入1200万元对利用尾矿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进行科研攻关,使尾矿
渣利用率达到了80%,产品承载能力极强,隔热性能优越,是理想的
建筑装饰材料,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技术成果分获安康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认定
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现已达到年产7000万块的生产能力。
炼塔高耸,机械轰鸣,5万吨锌焙砂联产10万吨硫酸车间正满负荷
生产。“原来生产线是由硫铁矿制酸生产线嫁接而来的,跑冒滴漏现
象时有发生,曾因发生环保事故而被限期停产治理。”旬阳大地复肥
公司经理刘进琼告诉我们说:“2007年,我们实施了锌焙砂焙烧烟气
制酸及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试产60天来环保效益非常显著,
月节电30万度,回收硫资源2400吨,特别是水的循环利用,利用率达
95%以上,照此计算年可节水1900万吨,每吨水价按0.5元计算,效益
就是950万元。”
昔日废弃物,今成新财富:旬阳秀山龙特种水泥厂利用铅锌尾矿
渣生产优质水泥技术,年消化尾矿渣12吨以上;已动工建设的日产40
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对接400万千瓦火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作为水泥熟
料添加剂,年可消化粉煤灰60万吨,配套7.5兆瓦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年发电量4910×104千瓦时……
生态追求和财富追求之间实现“鱼和熊掌兼得”,低耗高效的生
态工业化道路,使旬阳经济呈现突破发展态势。到目前,中国大唐集团
、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中国西部水泥、新华水利公司、陕西烟草集团
、陕西有色金属等大企业相继挺进旬阳。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8.9
亿元,工业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78%,提供财政收入占总收入90
%。县域经济全面突破:GDP实现3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农
业产值突破10亿元,人均GDP突破7000元,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今年头5个月,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6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8亿元,分别较
上年同期增长30.2%、143.7%和37.3%。
(本报记者 樊彦彬 本报通讯员 王武臣 李炳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