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强势推进主导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2009-04-30 |
|
按照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要求,围绕农民增收这一大局,省上
今后一个时期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近日,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厅厅长王
宏。
王宏说,上半年我省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快增长,据统计部门调查
统计,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8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1.6元,增长
2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
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较高。1-6月份,全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
入1012元,同比增长15%,对农民现金收入的贡献率为37%。二是工
资性收入增长是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
入643元,增长24.1%。三是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加。1-6月份全省农
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74元,同比增长60.8%。四是财产性收入翻番。农
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56元,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分析了上半年农民增收情况后,王宏说,从目前农民收入组成
看,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占大头,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是实现增收的重要领域。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深入推进农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
务,是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
王宏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化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投
入、产品质量、经营方式等加快转型,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
越来越多,突出的有三点:一是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农业基础条件脆
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粮
食比较效益下降,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大,影响了农民种
粮积极性,影响了粮食安全,影响了农民收入;三是城乡统筹正在逐
步推进,农民进城务工仍然面临着技能、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增收愈
来愈难。所以,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高度的挑战性、艰巨性,农民朋
友和农业部门必须正视增收的关键性问题,以新思路、新理念、新方
式积极应对。
谈到下半年及今后我省农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时,王宏表示,
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农业厅组织编制
了《陕西省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规划》,提出紧紧围绕粮果畜菜
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挖掘内部潜力,坚持毫不放松粮食
生产,强势推进畜牧业,大力发展有机果业,着力抓好蔬菜等特色经
济作物,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
发展质量和效益。
按照这一思路要求,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部门将进一
步健全目标管理,夯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着
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抓好一村一品,打
造全国一村一品强省;提升苹果产业,打造世界级优质果品基地;推
进农业科技革命,打响陕西农业科技品牌;以50个千头牛场建设为契
机,提升奶业在全国的位次;以果畜结合为契机,实现向生猪大省跨
越。突出抓好粮食高产示范、果畜结合典型,建成一个有机果业乡、
一个沼气示范县和一个百万头生猪示范县,在关中每市区建成1个千
头奶牛场、1个标准化奶牛小区,在全省每县建成1个自繁自育的万头
生猪示范村,树立样板,推而广之。
二是从转变生产方式求突破,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创新模式,强
化示范,提升产业,带动发展。种植业推广立体模式,提高比较效益;
畜牧业推广正大、本香模式,促进标准化生产;果业生产推广果畜沼
模式,促进有机生产,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型。积极探索建立
多元化、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提高农业内在
素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设施农业,以设施固化技术,以标准规范
生产,以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夯实产业大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突出骨干农作物和主
要畜禽品种,切实抓好种养业良种建设,力求良种水平国际化、高端
化。切实抓好良种体系建设,首先在畜牧业上实现突破,在关中、陕
南、陕北分别扶持建设一批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场,以规模养殖
场和良种繁育村为重点,组建万头(只)奶牛、奶山羊、绒山羊核心
群,打牢产业基础。切实加快良种试验、示范,使之尽快应用于生产,
在引进、选育、应用优良品种上实现大跨越。
四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扶
持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企业搞好原料基地建设;
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延伸和密切企业与农民联结,使农民盯企业,
企业盯市场,结成共同体;大力支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
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扩大服务群体,提高运营水平。
五是项目倾斜支持,提高投入水平。坚持统筹项目和投资,实施
项目带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地方投入,吸纳社会资本,提高
资金支撑力。建立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参与的农业发展担保基金,加
大政府贴息和政策性保险,确保投入规模,提高投入水平。积极争取
金融部门支持,切实解决大场大户的贷款难问题,增强发展后劲。牢
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
扬求实的工作作风,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李佑民 本报通讯员 郑振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