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软硬件并重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
2009-04-30 |
|
代理家长给孩子们带来了欢笑
李清美是石泉后柳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学生,她的父母外出
务工多年未归,杳无音信。小清美与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心灵上的孤单寂寞,经济上的穷困无助,使她形成了自卑、封闭、寡
言的性格,卫生习惯差,学习兴趣低落。去年春天,石泉县在后柳镇
试点推行“代理家长”制,发动镇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教职员工,
按照自愿原则,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后柳镇人大副主席殷安
丽担当了她的代理家长。殷安丽主动给孩子购买衣服,把她带到镇机
关宿舍一块生活,教她学会了洗衣、洗澡、待人接物等生活习惯,并
经常与她促膝谈心,给她辅导作业,想方设法给她改善生活补充营养
……现在的李清美渐渐地变得讲卫生了,话也多了,性格开朗了,学
习兴趣变得浓厚了,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毕业考试。殷安丽将
李清美看成自己家庭中的一员,李清美也亲昵地称她为“姑姑”。殷
安丽后因工作原因调到了县上,但她们之间的帮扶关系却从未中断。
去年9月秋季开学,经过进一步完善后,石泉在全县15个乡镇的中
小学全面推广了“代理家长制”,全县共有1168名留守儿童有了代理
家长。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签订了《关爱承诺书》,其中规定代理家
长的职责包括:每学期捐赠100元;每周为“留守儿童”辅导一次作业
;每半月带“留守儿童”回家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交心一次;
每月帮助孩子与家长电话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留守儿童”参加一次
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参加家长会及时与老师沟通;每半年进行一次
家访等,并制定了《爱心联系卡》以方便留守儿童与代理家长互相联
系,沟通交流。
记者在池河镇中心小学老师李翠衣与留守儿童张飞丽的结对《爱
心联系卡》上看到:元旦了她给我送来画了一颗红心的贺卡,祝我新
年快乐。发通知书了,她高兴地跑来告诉我,她进步了。春天来了,
她在上学的路上采了把野花悄悄地放在了我的桌上,她知道感恩了!
一桩桩一件件孩子们的微小进步记录在案。
建设三大中心改善成长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和学校主阵地作用,石泉以儿童为本启
动了覆盖全县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校外活动中心和社区托管中心等
三大中心建设,全方位构建全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平台。
在拥有805名学生的石泉县池河镇中心小学,县财政投资60多万元
,按照“校园、家园、乐园”理念改造建设的“雏鹰成长中心”已投
入使用,该中心容纳了171名学生寄宿,其中多数为留守儿童。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除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新建了学生宿舍和餐厅
等必备的基础设施外,还充分发挥“校园”功能,优化育人环境,增
添了阅览室,配置了电视、电脑等学习设施设备,精心设计了浴室,
每层楼或者每间宿舍都建有厕所。还建有亲情接待室、卫生保健室、
心理咨询室,配置了电风扇、取暖器、洗衣机、装设了亲情(视频)
电话,凸显“家园”特色。建有娱乐设施齐全、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
康和能充分挖掘孩子潜能的课外活动室,成为留守儿童“乐园”。成
立有书法、美术、舞蹈等内容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陶冶孩子们高尚
情操,全面发展自我,并为中心配备了专职辅导老师。充分满足留守
儿童生活、学习、娱乐、亲情等需要。在心理辅导室,记者看到记录
的留守儿童悄悄话:我昨天逃课去上网了,我偷了同宿舍同学的东西,
我又说谎了,我昨晚尿床了等等,还有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沟通、交
流成长中的问题与烦恼。
石泉县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3100万元,在全县26所农村中小学校
建成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备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满足6000名农村
留守儿童寄宿的需要。目前已启动了15个乡镇的15所寄宿制学校(成
长中心)建设,加上已建成的三所,年底前将有7所投入使用。
在加强校园成长中心建设的同时,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校外活动和
学龄前留守儿童问题,石泉县还开展了“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和
“留守儿童社区托管中心”建设。目前,已有两个社区留守儿童活动
中心和一个儿童托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留守儿童成长中心”、“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和“留守儿
童社区托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覆盖了学龄前和学龄中的留守儿童的
校内和校外,构建了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立体化网络。
(本报记者 郭青 苏嵘 本报通讯员 耿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