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让现代农业唱响增收主旋律 |
2009-04-30 |
|
——长安区实现科学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炮里塬的沙瓤西瓜,大峪河的冷水鳟鱼,东大镇的香米莲藕,高
桥乡的无公害蔬菜……盛夏时节,走进秦岭北麓的生态资源大区西安
市长安区,满眼都是绿色,满目都是收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绿色产
业基地,数十个走俏市场的特色农业品牌绚烂夺目,成为有力推动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名片。
如何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城市消费市场,做好“服务城
市,富裕农村”的“大蛋糕”?今年以来,长安区委、区政府按照现
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率先出台了加快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科学制定出“三带四板块”都市农业
发展规划,力争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建设一
批精品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介一批名牌产品,不断开创农民
增收的新领域,促进全区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
纵览长安都市农业发展壮大的轨迹,产业化、规模化是其最显著
的特点之一。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长安区坚持用现代农业
的新标准,全力打造都市化、特色化优势农业的新板块。目前已形成
了西部蔬菜、南部杂果、中部花卉、东部瓜果等具有集中效应的优势
产业带。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优质鲜桃、万亩鲜花苗木等6
个专业种植基地,经济作物总面积发展到14.8万亩。18种蔬菜获得国
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42种注册了商标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独领风
骚,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从农户到基地,再到龙头企业,长安区通过引进一批涉农企业,
扶持一批科技大户,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全区先后引进了88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
了10多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在对占地近百亩的细柳杜鹃园进行标
准化建设的同时,扩大冬季增温设施面积2000多平方米,率先引进各
类名优花卉13万盆,自配花卉30万盆,成为引领当地花卉种植的风向
标;以兔子养殖、加工为特色的陕西天鑫食品有限公司深入乡街,举
办农户养殖培训班,免费培训农民1400人次,把产业链逐渐延伸到了
千家万户;西安闻天集团在被确定为全省红豆杉种植基地后,大量吸
收当地农民入园务工,使当地1000多农民变成了忙时务农、闲时务工
的“产业工人”。
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和领先的科技服务是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关
键环节。长安区近两年在农业设施的基础投入上不遗余力,对各大示
范园区的道路、灌溉、电力累计投放资金超过2000多万元。同时以科
技入户为载体,广泛开展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村活动,大
力实施农民扶持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积极推进“公司+
科技+农户”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区内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优
势,通过科技之春、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
步提高,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
“把好的做大,把大的做强!”是长安产业兴区、增收富农的不
懈追求。为了实现特色产品产、加、销的有效链接,长安区还结合市
场需求,对系列农副产品进行整合包装、推介开发。王曲街道曙光村
群众有种植韭菜的传统,种植总面积达到450多亩。为了将当地韭菜产
业做大做强,区农业部门主动与西安饮食集团联系沟通,将其确定为
德发长酒店“绿色蔬菜基地”,实现了订单生产,定点包销。同时还
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行国际
标准认证的生产操作程序和绿色产品标准,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
水平,创新开通了电子农务网,定期编发《农情快讯》期刊,为农户
免费及时提供信息服务。致力于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流通主体,
投资上千万元建设改造了3-5个辐射面广、吸纳力强的无公害农产品
批发市场,通过举办葡萄、草莓、鲜桃等采摘节,扩大了品牌效应,
增强了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报记者 范惠萍 通讯员 润年 骆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