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铜川:集中大接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
2009-04-30 |
|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铜川市在继续坚持每月两次市
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市级领导集中大接访活动,
各区县也同时行动起来,通过切实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化解了一批社
会矛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带着感情接访群众
8月5日上午一上班,吴前进、冯新柱、张应龙、杨忠武等铜川市
主要领导就来到来访群众联合接待室,开始接待上访群众。他们细心
听,仔细记,耐心讲解政策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来访者满
腹牢骚而来,称心满意而回。
“老人家,您请坐,说说你要反映的问题。”市委书记吴前进紧
握住上访群众李学良的手,连忙让座。李学良现年70岁,是耀州区坡
头镇白草坡村村民。李学良16年前与县农业部门签订了苹果育苗协议
后,卖给农业局2000棵树苗,到现在没收到一分钱。按照协议,农业
局承诺全部收购他育的树苗,后来再没有收。吴前进一边请老人喝茶
解渴,一边认真听老人反映情况。“请您相信党和政府,政府部门绝
不会亏欠群众的血汗钱,一定会把您的问题澄清和解决好,你该拿到
的一分钱也不能少。”吴前进答复,并限定耀州区在一个月内核实情
况,该付给的钱如数付给,谁违约协议,谁承担责任。李学良老人激
动地说:“好,好,今天我老汉的心情总算舒畅了。”
市长冯新柱接待的第一批上访对象是来自印台区重兴北路东山公
房的党如功等3人。他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住房补偿等问题,冯新柱当
场落实市政府有关人员立即督办,核实情况,依法行政,对群众有一
个明白的交待。
自7月初开展大接访活动以来,铜川市共有13位市级党政领导集中
接访群众149批次475人次,现场解决信访问题89件,落实限期办结45
件。市委书记吴前进说:“接访群众一定要带着真感情,切实解决实
际问题,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才能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多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把做好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
连续8年时间,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和政法、信访
部门领导联合接待日活动。尤其是今年5月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后,
更是把维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势推进。
针对近年来铜川的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和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的现
象,铜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发现问题的关键
在于以往的接访活动批转的多,议而未决的多,真正现场解决问题的
少,多数上访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好,从而导致部分群众一而再、再而
三地重复上访。加之铜川作为老工业城市,在改革发展中出现了“六
老三新”问题,也使信访量急剧上升。“六老”问题即市属老企业改
制、中省企业下划、煤矿企业破产移交引发的各种矛盾,民办教师、
退伍军人、城市集体工有关待遇等问题,“三新”问题即拆除100余家
“十五小”、关闭22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等引发的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问题;实施沉陷区、滑塌区、棚户区群众整体搬迁、拆除1万余户危房
户困难户导致的住房问题;关闭350余家小煤窑形成的利益纠葛信访等
问题。
症结搞清了,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大接访活动中,要按照“解决
问题,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总体要求,切实解决反映群众的实际
问题。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信访问题,要现场立即解决;对问题
复杂,需要核实的,落实包案领导和办案人员,限时解决;对没有政
策依据、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耐心疏导,理顺情绪,给群众一个
满意的解释,使他们息诉罢访。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大接访活动共接
待上访群众440批963人次,除重访外,现场解决信访问题291件,落实
限期办结76件。
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仅靠集中大接访,治标不治本,必须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切
实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为此,铜川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推诿,追
究谁”的原则,实行责任倒查制,根据倒查结果对相关区县、单位、部
门和责任人,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书面检查,诫
勉谈话、调离工作岗位、党纪政纪处分、降职、就地免职等处理;实
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维护稳定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
行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奖罚激励机制,由区县和信访量大的部门向市联
席会议缴纳信访保证金,用于年度信访工作的奖罚;市、区县两级还
分别设立了信访救助专项基金,用于解决“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
信访难题。同时,把市级领导接待群众的次数增加到每月至少两次,
再加上每月的政法、信访部门领导联合接待日,市级领导接待达到了
每月至少三次;各区县除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每月至少安排两天时间
接待上访群众外,每天保证一名县级领导进行接待;乡镇、街道办事
处主要领导每周安排一个工作日集中接访,平常随时接待群众来访。
市委书记吴前进动情地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政绩;稳定是
第一责任,同样是政绩。只有在发展中,坚持把信访接待活动制度化、
经常化,形成大接访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才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本报通讯员 张长江 梁新民 本报记者 栗波 刘喜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