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陕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07向“文明”昂首迈进   
2009-04-30
  杨陵区是杨凌示范区所属的唯一一个县级区,近年来,该区依托 示范区建设发展的优势,努力创建生态诚信优美、城乡和谐发展、人 文气氛浓郁、创业诚信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社会 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可以说,这座新城正以前所未有 的青春和活力,向着省级文明城区目标大步迈进。   今年,杨陵区加快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步伐。上半年,以加快 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文明城区建设,打开了创建工作新局面。开春 以来,杨陵区对民生重点工程项目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各承担 单位抓早动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呈现出全面开工、顺利推进的良好 态势。渭高干渠是宝鸡峡流经杨陵中心城区的水利工程,长期以来, 由于水面开敞,蚊蝇、垃圾和污水对两边的居民和单位的生活、生产 造成了很大影响。自从渠面被覆盖和绿化后,这里的面貌已经焕然一 新,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的现象也不复存在,而且成为周围群众健身 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目前,杨陵区共实施民生重点工程41个,康乐路路灯改造、高干 渠路西段覆盖绿化、西农路改造、东新路建设、城区排水改造等38个 重点工程已动工建设,新时代广场等5个续建项目已接近尾声。与省 级文明城区指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区文化馆、图书 馆正进行主体建设,中心敬老院建设主体已完工,儿童福利院、渭惠路 社区建设等都已动工。这些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城乡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了促进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杨陵区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 尚为主题,以优化服务诚信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目前, 全区共有36家企业获省、示范区“诚信企业”称号,100家个体户被评 为“诚信经营店”。   从2003年开始,杨陵区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区各部门、各乡镇 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以创优质服务为核心,转变工 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 风明显好转,社会各界对政府服务环境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同时,杨 陵区把处理群众信访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把群众和企业的 投诉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区委书记带头,区级领导干部参加,机关 干部下访,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亲自接待来访,重点解决当前存在 的信访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进一步畅通,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 有效处理,企业投诉和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 果。此外,杨陵区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以“ 更快更优”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服务”职能。改性沥青项目 是陕西保利沥青责任公司在杨陵区投资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从洽谈到 投产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   一个人就是一处文明的风景,一个人就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为了 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干部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 率,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弘扬优良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杨陵 区定期组织各超市、门店、书店、网吧、音像店、医院、宾馆、火车 站、汽车站、建筑工地、城区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精神文 明建设学习宣传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企业、 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市民、文明经营 户、文明驾驶员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践行文明新风的先进典型, 在全社会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石慧红)
     相关链接
    ·陕西省高招二本超录5062人 三本录取31日开
    ·《废都》首任责编:贾平凹当年只有6万元稿
    ·陕西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道路冠名权可拍
    ·陕西省文博界共商大计 民间博物馆协会呼之
    ·陕煤化集团向“开胸验肺者”伸援手 免费灌
    ·陕西省军区军史馆昨天开馆 展示省军区光辉
    ·陕西确诊第九例输入性甲流病例 患者为香港
    ·陕西高速集团组织复转军人庆祝“八一”建军
    ·陕西将关闭70家落后产能企业 可节约253万吨
    ·陕西为107个重点镇“谋篇布局” 取消农业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