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四川全省抽样调查显示69.7%川人对经济有信心
2009-04-30
  本报联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在全国两会前夕展开全省抽样调查,针对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巴中12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灾后恢复重建”成为各方最关心话题。此外,金融危机、食品和药品安全、医疗改革、社会保障等问题的高关注度,显示出2008年诸多大事件造成的深远影响。   绝大多数被访者对目前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表示满意   灾后恢复重建中小企业不能缺席   2009年,按照“加快”和“提前”两大要求,80%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将在这一年落子收官。   当被问及“08年对您个人或家庭生活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时,受访者选择“汶川大地震”的最多,占48.5%;其次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北京奥运会”,分别占28.3%和10.1%。还有部分受访者选择了“三鹿奶粉事件”及“中国股市大跌”等。   针对“您对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是否满意”这一问题,72.3%的受访者投出满意票,更有42.3%的受访者认为,灾后恢复重建,给四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12.7%的人认为,灾后恢复重建应更多关注产业恢复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变对灾区“输血”为增强其“造血”功能。3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产业恢复对于缓解灾区就业是最佳途径。   [连线两会]   针对受访者对灾后重建的种种期待,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易敏利。“不管是灾后恢复重建还是应对金融危机,产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易敏利透露,他已经成稿并将提交人代会的两份建议中,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帮助灾区经济恢复。但他同时认为,“政府一定要杜绝大包大揽,着力点应在营造好的制度环境。”   69.7%的被访者对金融危机下的四川经济有信心   做生意或创业来应对危机   “金融危机”与“扩大内需”无疑是今年两大主题词。   当问及受访者,“全球金融危机对您个人或家庭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排在前三位的是“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和“就业压力”,分别占46.8%、42.6%和26.2%,但同时也有21.4%的受访者选择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扩大内需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调查显示,仅有10.3%的选择“直接发放现金或消费券”,8.7%选择银行继续降息;5.7%认为应该“学习重庆,实行购房退税,刺激住房消费”。同时,36.3%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社会保障,39%认为应该增加收入。   69.7%的受访者表示对今年经济“比较有信心”,表示“没信心”的为6%。不过,在投资选择方面,受访者选择做生意或创业的人数超过选择风险较大的股票、买房和风险较小的储蓄、购买债券的人数。   [连线两会]   同样关于金融危机,来自老工业城市自贡的王海林代表也深有体会。他带来两个数字:一方面,受外部需求减弱影响,自贡传统工业产品电动机床订单数量锐减2/3以上;相反,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数控机床不仅未受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金融危机不仅给个人的投资、消费观念调整提了个醒,更给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调结构’的新课题。”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胡敏   链接网上调查同时展开   同样的调查,同时在四川在线(http://www.scol.com.cn)展开。截至3月2日,67.61%的网民对目前灾后重建工作表示满意,84.51%的网民对今年四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75.35%的网民认为提高工资及增加福利补助、加强社会保障提振消费信心,是刺激内需比较有效的措施。网民们还针对医改措施、调整个税起征点、促进就业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投票,充分表达对这些话题的看法和意见。川报集团记者邹万明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