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灾区新地名 记录全国人民深厚感情 |
2009-04-30 |
|
核心提示
●在灾区,涌现出“京江社区”、“许昌新村”、“辽宁大道”等大量体现援建共建特色的新地名,每个地名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钟山苑”“虎丘苑”“拙政苑”,这样的地名让人恍然置身江南水乡,事实上这是江苏援建的绵竹市板房安置点的名称。
●马祖镇将板房学校命名为“上甘岭学校”,“希望学生像援建的英雄部队一样坚强勇敢。”
●“现在灾区几乎汇集了全国所有的地名,让人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全国人民亲如一家。”志愿者小陈说。
-本报记者 宋开文
行走在热火朝天的灾后重建现场,一个个新鲜的地名让人目不暇接:“江苏小区”、“天津小区”、“同心路”、“京江社区”……或有军地共建的痕迹,或有对口支援的烙印,或直接体现抗震救灾精神,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灾区几乎汇集了全国所有地名
“京江社区”,由名字就能看出,首都北京与灾区江油的特殊情谊
江油市最大的板房社区名叫“京江社区”,从名字上看便知是由北京援建。“京江社区”分五个社区,建有11700多套板房,居住着近3万名受灾群众。如今,春天的京江社区周边繁花盛开,社区内的道路错落有致。
说起京江社区的建设情形,一社区党支部书记温勉治记忆犹新。“去年震后初期,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援建江油板房,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田野。”温勉治说,北京的建设者们5月20日一来,当天就昼夜不停地开始拆迁、平土地。仅仅用了40天时间,1万多间板房就全部建好了。7月5日,受灾群众搬进了板房。
“那建设场面确实壮观,很辛苦,也特别感人。”温勉治清楚地记得,当时天气炎热,繁忙的建设工地上随时都有人头晕中暑,但他们赶工期没一个人落下。
援建者的辛苦深深感动着周围的居民,群众们自发熬了大锅的绿豆汤、一锅锅稀饭送到工地上。其中有个80多岁的太婆,每天一大早烧了茶水,赶在中午时间给援建人员送去。有次一名援建人员中暑了,七八名群众硬是用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医院。
一方面,援建者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受灾群众,另一方面受灾群众表现出来的感恩情怀同样也感动了援建者。社区竣工时,北京方和江油市民简单商量后,一致认为就叫“京江社区”吧。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由名字就能看出,首都北京与灾区江油的特殊情谊。今年春节,北京的援建者还专程赶来回访,看有没有需要维修的。
河南省对口援建江油,如今当地以“中原”命名的地名随处可见:中原小区、中原大道、中原爱心学校。
以援建的城市命名道路、小区,在每个灾区比比皆是。“钟山苑”“虎丘苑”“拙政苑”,这样的地名让人恍然置身江南水乡,事实上这是绵竹市板房安置点的名称。板房安置点的新地名是江苏、四川人民友谊的见证,南京承建的名叫“钟山苑”,苏州承建的称为“虎丘苑”,扬州承建的叫做“广陵坊”。
在彭州市通济镇思文社区,“厦龙路”是由福建厦门和成都龙泉驿区共同援建的,“鹭城大道”同样也是由援建方厦门的别称“鹭城”得名。在板房社区,援建者还专程从千里之外带来厦门市花三角梅,让它们盛开在每间板房外,使人更亲切地感受到来自援建城市的气息。
在安县,由于前期为河南援建,因此安置点名称多与河南有关:“许昌新村”、“三门峡小区”、“豫兴小区”、“周口小区”。后来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于是安县又有了“辽宁大道”、“辽安小区”。
西南交大的志愿者小陈去了几个灾区县,感慨地说:“以前很多地名只在地图上看过,但现在灾区几乎汇集了全国所有的地名,让人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全国人民亲如一家。那种感觉,做中国人真自豪!”
新地名昭示特殊的人文精神
“坚勇希望小学”,希望灾区的孩子坚强、勇敢
在灾区,除了以援建方的省名或城市命名的地名,还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地名或建筑名称。
什邡市马祖镇一片新建的白墙蓝顶板房前,竖着一块醒目的标牌:上甘岭学校。这所小学是由解放军某部建设的,因为这支英雄部队以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马祖镇将板房学校命名为“上甘岭学校”,“希望学生像英雄部队一样坚强勇敢。”学校负责人说。
在绵竹,空降兵某团为金花镇建设的两个安置点小区里食堂、医务室、警务室等一应俱全,小区门口分别挂着“同心小区”和“爱民小区”的条幅。团政委朱建军说,取这两个名字是为了表现军民鱼水情。小区内的道路也分别命名为“自强路”“和平路”“同心路”……
江油市“坚勇希望小学”是地震后首批竣工的永久性学校之一,校党支部书记唐晓建向记者讲述了学校名称的来历。
这所学校以前叫“江油市剑南小学”。地震中由于学校组织避灾有效,学生一个都没出现重伤。新加坡坚永集团董事长陈永庆考察后,捐款1000万元重建了学校。按照惯例,援建者有命名的权利。如何命名?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名,收到了100多个名称,最后校方决定用“坚永希望小学”,报给援建方。
对校名的由来,陈永庆给学校讲了一个故事:地震后不久,新加坡一个并不富裕的老人来到陈永庆的办公室,他是陈永庆的朋友,都是华人。知道陈的公司在中国有办事处,于是托陈永庆转交2万新币。而陈永庆知道,这个老人从小家境贫寒,以打工为生,他的愿望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贫困孩子读书。陈永庆被感动了,于是拿出了500万元,资助剑南小学重建,而后又一再追加,最后捐了1000万元。
“我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一把需要帮助的人。名利并不重要。”陈永庆说,如果实在要坚持,就取公司的谐音:坚勇。希望灾区的孩子坚强、勇敢。
延伸报道
灾区地名故事将入选专著
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王奇介绍,地名的产生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民政部门最后审批确定的。灾后确实出现了一大批新地名,鲜活体现了援建特色或抗震救灾精神,真实地记录了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已经形成一道独特的震后地名文化。
王奇表示,我省正在编撰首部地名故事,民政部门正在搜集各地有关地名的历史文化故事,将考虑把地震后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地名也编入专著,通过地名,向读者讲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动人故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