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临港产业布局川南显现 出厂就是出海 |
2009-04-30 |
|
- 本报记者 李秋怡
最近一段时间,省交通厅很多工作人员案头都放有《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
该厅航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水运占四川综合运输的比重仅为5%,而目前长江的内河运输量已超过密西西比河,跃居世界第一。业内评价:“这是对水运资源的严重忽视。”
情况正在改变。目前,四川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四川宜宾港总体规划》,到2012年、2020年和2030年,宜宾港集装箱规划吞吐能力将分别达到100万标箱、200万标箱和400万标箱。根据这一规划,对于布点在宜宾港周边20平方公里内的企业来说,出厂就相当于出海。
占长江之利 如何享长江之便
我省已提出泸宜乐港口重点发展化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临港工业。
在四川港口群核心之一的宜宾港志诚作业区,港口气息扑面而来。3月16日,繁忙的工地上,158根桩基已经深入到水下几十米。宜宾港项目筹备组办公室主任李康指着平坦的后方陆域对记者勾画:最前沿是4平方公里的港区,紧接着便是2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开发区。
志诚作业区的坐标图很有经济版图意义:东连南溪罗龙开发区,西接白沙工业园,北靠宜泸渝高速、宜南快速通道,南跨李庄。合纵连横,一个新的经济功能区正在形成。
但细数现有产业布局,几乎都与水无关。拿白沙产业园来说,目前有7个项目入驻,除了浪莎西部产业园通过水运把产品运到沿海外,其他项目都不走水路,可谓占长江之利却没享受到长江之便。
几十公里外的安吉码头则不一样。虽然是一个只有2个泊位的小码头,但五粮液生产瓶盖的原材料却源源不断通过长江运来,生产出的五粮液酒也可以通过船运往其他地方。
两相对比,如何享用长江的便利航运条件,打通瓶颈,无疑是临港工业区面临的问题。
就近出海 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宜宾安吉码头停泊着一艘可装1千吨货物的船,工人正在装元明粉。跑船35年的船长罗元富说:“这个船开到上海共2700多公里,每吨元明粉的运输费用大概只要90元。”这么低的价格显然是公路和铁路运输无法企及的。
中远货运是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轮船运输公司,他们在四川的分部把持着泸州港一半的吞吐量。四川分部总经理毛春昱给出一般规律:500公里以内适合公路,1000公里以内适合铁路,上了1000公里,水运的成本优势就非常明显了。航务局有关人士也形容“公、铁、水”的运价关系为“元、角、分”。
地处内陆的四川外向型经济只有依赖水运,才有比较优势。
这种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虽然宜宾港还在建设阶段,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已经显现。宜宾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处处长肖伟发现,有了港口这张牌,招商引资比过去容易多了。目前,成都森源电力公司的汽车产业城项目已招商成功。森源方面表示,正是看中了码头的优势和宜宾三省接合部的区位。正在谈的还有不少物流项目和加工项目,他们都是奔着港口而来。
“出厂就是出海。”根据国际惯例测算,一个集装箱码头所产生的价值,只有8%留在码头和船公司本身,92%都将体现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沿江临港产业布局不仅能直接降低企业的综合运输成本,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来说,这已成为一个放大器。
瞄准汽车业 泸州港开辟成都经开区专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