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抓早”心中不慌——四川灾区震后第一个春耕期见闻 |
2009-04-30 |
|
新华网成都3月22日电 (杨三军、陈健) 18日早上,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老君镇李家坝村村民杨昭文一大早就来到农田里,忙活着把最后几个蔬菜大棚搭建好。他打算在大棚里种上红苕,再套种丝瓜和苦瓜。
“红苕不用施肥打药,好打整!再加上丝瓜苦瓜,这地里综合利用的效率就高了。”杨昭文盘算着说。
2008年四川虽然遭受了特大地震,但全省农业生产依然稳步发展,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粮食总产量3500万吨,比上年增长3.2%。
震后的第一个春耕播种期,记者走进地震灾区四川省南充市农村,看到这里处处是生机盎然的春耕景象。
记者在李家坝村走访时看到,辣椒、番茄长出了浅绿的嫩叶,玉米苗已经移栽到了地里,豇豆、四季豆刚刚种下去几天,正在培育的水稻苗已长到了约2寸长。在田间地头穿梭,随处可以闻到油菜花扑鼻的清香。
在高坪区走马乡粮食高产示范片区,记者看到,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这里的水稻育苗采用了旱育秧、地膜覆盖等节水抗旱技术,目前水稻苗长势良好。
正在田里浇番茄的李家坝村村民李云富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春耕备耕开始得特别早,村里从1月20日左右就已经开始了首批玉米育苗,比往年提早了10天以上;水稻育苗从2月底也就开始了。目前,玉米、红苕育苗已全面结束,移栽在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
对于春耕“抓早”,李云富有首民谣道出了当地农民的经验:“夏伏旱来时,玉米进了仓,红苕盖了箱,稻谷散了籽,心中不发慌。”
据南充市农业局局长蔡宝成介绍,“抓早避旱”是南充各地农民近年来春耕播种的特点,通过早育、早栽,抢在夏伏旱出现之前使作物成熟。1月初,南充就开始着手大春备耕工作,至2月中旬已基本准备就绪。目前,南充市派遣了13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抓好大春春耕生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