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都晚报记者刘祎 胡锦枫 摄影 孙立新
通过成都晚报的帮助,陈戒权一家从市档案馆领回了大哥陈建康的抗战阵亡通知书。昨日正值清明,他们捧着大哥的遗物,来到院山公墓父母亲的墓碑前,以一家团圆的欣慰告慰在天之灵。据悉,建川博物馆表示,将通过本报收藏37份川军阵亡通知书的复印件。
长辈:爸,大哥找到了
“看嘛,碑上刻的我爸的名字陈子馀、我妈的名字李友珍。”陈戒权指着墓碑告诉记者,父母的名字和阵亡通知书上登记的“陈子馀钟表铺”、“李氏”不谋而合,这才唤醒了他们兄弟深藏的回忆。
二哥陈继高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取出装裱好的阵亡通知书,郑重地放在父母亲墓碑前方。陈戒权点燃4根蜡烛、6根香后,跪在墓碑前说:“爸,大哥已经找到了,他1940年抗日战争的时候牺牲的。叶落归根,我们从档案馆取回了他的阵亡通知书,今天带来给你老人家看。爸,你的大儿子没有给你脸上抹黑,你老人家安息嘛……”
孙辈:抗日英雄从书上到身边
17岁的陈玉玮是陈家孙辈里最年长的,在川大附中读高二的她此前从来没有听长辈说起过陈建康。
“听爷爷讲了这个事情,我马上把报纸找来看了,觉得非常自豪、骄傲。”陈玉玮告诉记者,在她17年的生命里,抗日英雄是只存在于电影、电视剧和历史书上的人物,突然间,她发现一个有亲近血缘关系的人是抗日英雄,“我看到阵亡通知书上写的,大爷爷的死因是弹中头部,让我非常震撼。”她表示,这种为国家、民族甘愿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将极大地鼓励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
“这次我们一家终于真正团圆了,真的非常感谢晚报和市档案馆!”握着记者的手,陈继高不住地说。
记者昨日从山西省陵川县县委宣传部获悉,陈建康牺牲地——陵川县五谷山的一捧黄土正在寄往成都。
阵亡通知书复印件将被收藏
昨日,自始至终都对成都晚报关于“37份川军阵亡通知书”系列报道高度关注的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再次与成都晚报取得了联系。博物馆方面表示,这37份阵亡通知书是还原川军抗战历史的一批重要物证,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川军将士舍生忘死、英勇抗日精神的象征,将通过成都晚报把37份通知书的复印件永久收藏于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