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与内需拉动 四川投资要靠 两条腿 |
2009-04-30 |
|
本报记者 杨晓
受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双引擎拉动,四川投资靠“两条腿走路”。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刘捷介绍,这一轮投资紧紧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扩大内需的重点投向相结合,与“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的实施相结合,争取形成一批现代化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为四川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重点突出加大投资单位密度
关键数据:今年灾后恢复重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和500个省重大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共计6769亿元,一季度已完成投资1222亿元,占全省投资的56.6%。
省发展改革委重点办主任、项目处处长代永波分析,一季度建设重点突出,加大了投资单位密度,有利于投资尽快形成实物量。
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扎实有序。截至3月底,全省纳入国家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中的十个大类项目已累计开工12728个,占重建任务的38.89%,完工项目4022个,占重建任务的12.29%——灾后重建累计完成投资2967.79亿元,占估算总投资的33.5%。6个重灾市州投资为全省投资增长提供近半动能,灾后重建的市场“引擎”作用可见一斑。
今年全省500个重大项目中,400个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698亿元,占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量的32.2%,在实现“两个加快”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渐变现实:成兰铁路开工,达成铁路扩能等11个铁路续建项目加快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襄渝铁路二线进展顺利;广元至川陕界、雅安至西昌泸沽等14条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成都地铁一号线均完成一半以上工程进度。
——重大产业项目投入加大。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处副处长杨旭介绍,一季度全省产业投资完成758.8亿元,增长52.8%,其中“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表现最为抢眼。围绕水电、钒钛、天然气三大战略资源开发利用,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向家坝、瀑布沟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1、2号机组已发电;中石油四川炼油项目、中石油四川乙烯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德阳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大部分车间投入生产。
——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全面展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已完成彝族聚居区三房改造3485户。全省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部署,县级医院建设开工26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工45个。
效率兼顾效益 政府投资力拨“千金”
关键数据:2009年我省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各方面政府投资资金将达到3500亿元;一季度城镇投资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长21.5%、港澳台企业投资负增长19.3%,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10.4%。
“从上述数据看,一方面政府投资引导力度很大,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收缩、承接产业转移节奏趋缓,民间增速远低于全省投资整体增速,这也是保持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难度较大的原因。”刘捷分析,虽然一季度全省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我省经济持续回升还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
要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矛盾,确保全年1.2万亿元投资的资金需求,必须创新融资方式,3500亿元政府投资需力拨 “千金”,撬动更大量社会投资。
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钟国强分析,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企业有扩大规模、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求,有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需要。政府可通过加大技改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的这些行为。目前,我省建立了180亿元的灾后重建产业恢复基金,主要投向工业项目贷款贴息、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建立三种途径,后两种途径尚在建设中,也就是说当前灾后重建产业恢复基金中很大一部分用在工业项目贷款贴息上——这应当是今年前3个月我省技改投资增速达到62%的主要促进因素。
“重大项目的资金缺口问题,也有希望在二季度有所改善。”代永波认为,我省搭建的四川发展等投融资平台运作已进入角色,二季度将在承担重大项目业主作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已批准四川发行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目前省上已明确资金全部安排落实到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上。此外,通过利益补偿、贷款贴息、特许经营权出让等有效方式,还可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项目建设,使政府投资真正发挥放大效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