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成都4月25日电 (记者赵超、崔清新) 记者24日来到地震重灾区汶川县三江乡,看到的是一片热闹的施工场景:道路正在铺设,民房正在收尾,小学和卫生院已投入使用……
在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藏家风情园项目建设现场,记者找到了广东省惠州市援川工作组组长范中杰。“工程马上就要完工了,上午我在这里看了两个小时,发现施工安全存在问题,必须马上解决。”此时,范中杰正在给工地的项目负责人安排工作,看得出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汶川县三江乡的灾后重建由惠州市对口支援。5月12日以前,三江乡将完成24项恢复重建项目,1070户受灾家庭将搬入新居,9个村民活动中心将正式启用,水厂、客运站、旅游景区也将陆续建成。
范中杰告诉记者,援川工作组是去年8月4日进驻三江乡的,目前的恢复重建工作已走在汶川县的前列,还被四川省确定为地震一周年之前恢复重建“整乡推进、基本完成重建任务”的试点,届时将完成援建项目总量的85%以上。
仅仅9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重建任务,这样的速度从何而来?范中杰说,“广东速度”首先来自于工作组与地方党委、政府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范中杰将这种关系称为“两套人马一条心”,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把各自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形成合力,这在重建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广东速度”离不开科学重建的理念。三江乡的重建大量使用了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建材不但环保、廉价,还能提高施工速度。另外,工作组在重建中还十分注重保护地震后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态度也会决定速度,这个由9个人组成的工作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援建队伍。三江乡党委书记陈劲斌说,工作组的人来到三江后,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还经常加班到深夜,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抱怨和退缩过,一位工作组成员甚至没能在母亲去世时去见她最后一面。
援建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去做,有了对灾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有了无尽的工作动力。前不久的一天,工作组的人登山远眺,看到一座崭新的小镇正在建成,再想想几个月前的满目疮痍,几个人全都哭了。
荀福长是三江乡的老居民了,他现在每天都要出门看一看重建的新进展。正在新建的三江小学旁遛弯的荀福长告诉记者:“以前的小学规模小,现在新建的扩大了一倍,成了三江最大的建筑物。”这座总投资达2500万元的小学是范中杰最满意的项目了,逢人便问:“漂亮吗?”
目前,三江乡共有1500多名建筑工人在同时施工,随着一座座新建筑的落成,使用了近一年的板房也正在被拆除,三江乡的百姓很快就要告别板房生活了。
惠州工作组带来的不仅是速度,还有产业的提升。工作组的着眼点不仅是重建,更重要的是三江乡的未来发展。工作组与三江乡党委、政府达成共识,将旅游产业定位为三江乡未来的支柱产业。工作组已启动了盘龙前景区、民俗步行街等旅游项目建设,还吸引到了投资7000万元的星级酒店项目。
“现在的三江就是一个大工地,十几天以后再过来,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小城镇展现在你的面前。”采访最后,范中杰对记者发出了新的邀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