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是《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的第二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然而炎炎烈日却挡不住人们热情参与的步伐,市规划展览馆内人来人往,赞叹、讨论之声不绝于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雪溪女士今年已71岁,与她同行的是77岁的老伴郑玉书。这两位家住红桥区的老人前天从报纸上了解到公示的信息后,顶着酷热坐公交车来到市规划展览馆。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不减,看到漂亮的规划设计方案,老人十分感慨,王雪溪告诉记者,“自己经历过太多的困苦艰难,如今天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生活环境越变越好,心情十分愉快。过去我因工作缘故去过不少国家,它们的博物馆、图书馆曾让我感叹不已。而今我们高水平规划的文化中心,让我非常自豪。依托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天津的发展值得期待。参观以后,感到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更有含金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双城双港连天下,两带一轴展画图”,这是家住河西区尖山路的李钱贵老人为规划方案连夜作的对联,一大早他就带着对联来到规划展览馆,“天津的发展,需要这样大气的战略规划,同时也向老百姓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在展示现场,观众孟凡雨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心情:“我们要根据经济实力抓紧实施规划。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很好地协调了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市的建设,而文化中心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会提升整个天津的文化品位。”对于向市民公示这一形式,孟凡雨说:“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真正体现了对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这两天市民的反馈来看,大家对文化中心的总体规划、布局比较满意。群众对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如何与周边区域协调、未来周边交通问题等比较关心。”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问题恰恰是规划设计部门正在考虑的。他说,在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设计中充分张扬天津大剧院的个性,统领整个文化中心,而南北两侧的其他建筑则更注重区域协调统一,但在建筑材质选用上又各有特色,充分体现设计师的不同手法;新的文化中心的新建筑群将尽量与周边区域保持协调,例如充分考虑到原有的博物馆、天津大礼堂等建筑,发挥共通、聚集效应。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交通问题,设计之初已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伴随着文化中心的建成,势必带来人流、车流的大幅增加,今后将突出公共交通人流集散的作用,届时将有四条地铁线路交汇这一地区,使得全市各区域的市民都可方便抵达,同时30多条公交线路也将一并分担交通压力。两天以来,市民的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正让公示渐入佳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