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天津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天津市确定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2009-07-24

  日前从本市发改委获悉,本市已经确定了全市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作为对第一批8个试点单位的补充和深化,从去年9月开始,市发改委启动了第二批市级试点申报工作,经专家审查论证,并报经市政府同意,天津天铁集团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园区和小城镇成为本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组织开展的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主要是按照《天津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2年)》安排,即到2012年,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建设100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和小城镇。其中:产业园区9个。除继续选择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的工业园区外,还筛选了一批集约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农业园区。如天津空港加工区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协作,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初步形成民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新纺织、食品加工和汽车六大生态产业链和集群网络体系,建成了水循环处理系统、能源保障系统,现正在申报国家级综合生态工业园区。北辰清水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机蔬菜基地为起点,逐步建立养殖—沼气—种植—深加工产业链,形成了种—养—加—销运营模式,使农业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重点企业19个。主要选择化工、冶金、建筑、医药、食品、造纸、环保、旅游、物流等行业中对发展循环经济有代表性、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单位。如天津天铁冶金集团通过对余热、余压、渣、尘、水、气等进行回收利用,形成煤气、氧气全区自动控制、输供互补、高效利用的循环链条。炼钢厂吨钢回收蒸汽达到94立方米。引进了先进的热闷法钢渣生产线,建成了固态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热轧的渣尘废弃物全部变废为宝。建立了以烧结工序为核心的含铁固废资源利用基地,年回收利用钢泥11万吨,高炉瓦斯灰3万吨。蓝星(天津)化工有限公司在化工、能源和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进行了循环发展的有益探索,在规划实施项目时较大程度体现了节能减排和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特点。其中,硫元素综合利用和氯元素综合利用两个项目的实施,将基本实现两种有害物质的零排放,同时通过对两种元素的资源化利用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CO2综合利用项目将实现每年260万吨CO2的回收利用,减排效果较好,同时通过食品级CO2、CO2降解塑料和CO2驱油三种再利用方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热能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热能、降低消耗,预期效果显著。小城镇3个。主要选择“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的示范小城镇中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开发建设的示范项目。如蓟县邦均镇通过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业废物,开发农业生物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效治理农村环境。建成了李庄子沼气村、西南道“三能合一”集中供气系统、瓦岔庄秸秆集中供气站。形成了农作物的废弃物→养殖场(猪、牛)→沼液、有机肥→绿色基地的封闭产业循环圈发展模式。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组织各试点单位认真组织落实,切实抓好示范试点建设,为全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建设做出有益探索。试点建设期末,市发改委将统一组织验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天津:2.29亿扩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大学生到企业接受就业实训 找工作前做足功
    ·公交708路26日开通 西青开发区乘客出行更便
    ·南开区开发就业岗位 全年新增就业3.2万人
    ·露天电影回归 宁河架设政府与群众的“连心
    ·白明28日携《打眼2》来津 再揭古玩做局迷雾
    ·动物园举办首届踏青游园会 现役警犬来助阵
    ·白衣天使社区义诊 和平区世昌里成医大服务
    ·海事部门严抓“两船”专项整治 确保水上安
    ·天津:水上等公园最新改造效果图首次亮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