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读者评报员贺全喜是个“老红桥”,在南运河岸边长大。他告诉记者,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天津市区唯一的自来水厂——芥园水厂的取水水源就是水厂墙外的南运河,南运河同时又是市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河道,河水水质因此可想而知。在邵公庄桥修建之前,两岸人们的来往几乎全靠摆渡,而南运河边上的“路”则连像样的土道都说不上,只是一条纤夫们拉纤时“踩”出来的小道而已。 tujian.org
清浊分流工程难忘青春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50年代末,为改善天津市民的用水环境,政府决定实施“清浊分流”工程,也就是在南运河原先河床的南侧部分修筑污水管道,让市民生活污水单独排放而不再直接流入南运河,以保证芥园水厂的水源质量,这项工程可说是当时最大的民心工程。当时还是一名初中生的贺全喜,也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地参与劳动。现在他回忆起当年火热的劳动场面仍然很激动:“这工程在今天机械化作业也许不算啥难事,但50年前没有大型施工机械,几乎全靠人力完成。工地上劳动号子此起彼伏,人人争先恐后,到处可见全家老幼齐上阵、夫妻同台来比武的情景。” tujian.org
河床已成通途运河南岸变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贺全喜清楚地记得,当初修好的污水管道是马蹄状的,十分宽大,管道砌筑完成后,又回填土方抬高地面,在此基础上在南岸形成了南运河南路的路面,南运河河道也就相对变窄了。后来的很多年间,南运河南路一直就是两车道的马路。2007年,对南运河南路的整修就又成了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改造完成后的南运河南路由原来的两车道变为双向四车道,南运河的河床就这样彻底变成了通途。站在如今南运河南路的人行道上,贺全喜指点着运河岸边的绿化带笑着跟记者说:“咱们站的这个地方,以前就是南运河的河床,咱们的脚下差不多就埋着当年修筑的污水管道,运河南岸能变成今天这个样子,50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