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天津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标志性建筑彰显天津形象 海河“珠链”处处新
2009-07-24
  整修改造过的海河如今已经成为天津一张靓丽的名片,她不仅美化了津城,更在沿岸形成了众多功能区域,为津门百姓提供了更为生态人文的生活环境、更为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更大更广阔的创业空间,在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生动、时尚的服务带、景观带、经济带、旅游带。

  海河新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交通网四通八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陆路不发达的年代,海河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路枢纽,曾在漕运和南北交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今“连樯集万艘”的景象已成为历史,但海河周边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以及一座座跨越两岸的桥梁形成“七横十二纵”的沿岸交通骨架,却将两岸城区联通起来,畅通无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坐落在海河之滨的天津站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是天津市最主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津站始建于1888年,初始站址位于海河东岸的旺道庄,四年后移至“老龙头”,因此也叫“老龙头”火车站,是当时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车站,后来这里成了京山与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1900年“庚子兵变”时,车站被毁。两年后,在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命名为“天津紫站”。1911年,天津西站建成后,“天津紫站”更名为“天津东站”。1930年10月10日,从车站第一站台成功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奠定了天津东站在全国铁路史上的“龙头”位置。

tujian.org

  民国时期,天津站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重新焕发生机。为适应天津城市建设的发展,1987年天津站进行了一次大改造。改建、扩建之后的天津站成为海河边最雄伟的建筑之一,高66米的圆柱形钟楼雄伟挺拔,矗立在海河边,像一个巨人,注视着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的天津人,也注视着那些来到天津的外地人。当时的天津站,接发客车的能力已由原来的46对增加到95对,候车能力增至1万人,是当时国内最好的现代化火车站之一。每个人走进车站,都忍不住要抬首仰望,大厅的圆形穹顶上画着的“精卫填海图”亦真亦幻,撼动人心。那是天津人移山填海、集纳百川的胸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的天津站经过2007年的再次改扩建后,已经成为天津市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车站,也是全国大编组站之一,地处京山线、津浦线和京九线(联络线)三大干线的枢纽位置,京津城际、地下直径线、津秦客运专线等都被引入天津站,形成辐射状的交通网络,通往全国各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正在改建的天津北站也同样坐落在河边,也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交通。海河(水系)边的这些老站不仅见证了天津一路走来的历史,也必将见证天津即将到来的新的辉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航运纽带连接世界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有人说,杜甫的《后出塞》中的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唐代天津海域水运繁荣的景象。

  在海河奔流入海处,有一座水陆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大港口,它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和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航道最大可进出25万吨级的船舶,水深最深达-19.5米,岸线长度18.1公里……这就是天津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百多年前,天津港作为重要的水路门户,给中国“运”来了许多外来文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大港,依然是连接天津与世界的重要枢纽,目前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并与日本、韩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12个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关系。昔日弥漫着百年历史狼烟、悲歌世代传唱的入海口畔,如今是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气势雄伟的龙门吊“列队”矗立在码头上,巨大的航船缓缓驶进港口,悠长的汽笛声仿佛在告慰历史,又像在展望未来——到2010年,天津港港口等级将达到30万吨级,成为世界一流大港。到那时,它将吸纳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华,给海河两岸带来更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元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津港的陆域与滨海新区连在一起,海河蜿蜒曲折的下游段就流过这里。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海河,像一条神奇的纽带,通过港口把天津与世界连在了一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标志性建筑彰显天津形象

  驱车沿着海河边向三岔河口方向行驶,远远地,就能看见永乐桥上巨大的摩天轮。那是堪与英国泰晤士河畔的“伦敦之眼”相媲美的“天津之眼”。顺着河边继续走,路边有人在堤岸上垂钓,他们屏息静气地看着水面,仿佛忘记了“天津之眼”的存在;更多的路人经过这里时,则不禁要仰头看一看这个壮观的巨轮,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代表的就是天津。

  海河改造后,一个最重要功能就是美化津城,于是在海河之上、海河岸边出现了许多地标性的景观建筑:彰显文化品位的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海河图书馆、小白楼音乐厅,体现西方建筑风情的意式风情区,休闲娱乐二者合一的各种文化主题公园以及海河上一步一景、风格各异的桥梁等。永乐桥上的摩天轮是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它高耸在海河干流起始的地方——三岔河口附近,直径110米,最高处距地面可达120米,相当于35层楼的高度。乘坐摩天轮,可以饱览周围40公里内的津城景色。今年“五一”,“天津之眼”正式向游人开放,第一天便吸引了众多津城百姓前往。坐在摩天轮的座舱内欣赏着家乡美丽的景色,不由得心生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摩天轮相呼应的是正在建造中的津塔。这座号称“华北地区最高建筑物”的摩天大楼设计高度为336.9米,建成后,将以绝对高度矗立在海河之滨,椭圆形的塔身像一张迎风鼓起的帆,带着快速发展的天津,航行在碧蓝色的海河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河带来开放文化

  “百年中国看天津。”一部天津近代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而一条海河就是这个缩影的演绎。 tujian.org

  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研究员郭凤岐向记者介绍,海河曾经通过漕运给天津带来了西方文化,促进了天津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形成天津独有的多元性、包容性的文化底蕴;而今天,在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过程中,海河两岸又有了新的演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汉以前,海河只是自然河流,没有被人为利用;东汉以后,通过开凿河渠、修建大运河等,人们开始利用海河的运输功能,但海河经常发大水,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灾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对海河进行了全面改造,才使它获得新生,从此只为人类造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造后的海河对天津文化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海河两岸也有了新的演绎,给天津带来了更加开放的文化。”由于两岸地势优越,开发区、保税区等都建在海河边,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的天津港与世界几百个港口相连接,成为天津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了它的开放功能。船舶靠岸,带来的不仅是货物,还有世界各国的风情文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说,天津的文化始终是海纳百川,和上海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点。”郭凤岐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的海河对于天津来说,更多地代表的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正因如此,许多代表天津的景观性建筑、功能性建筑和公共建筑都矗立在海河两畔,因为那里不仅是天津文化的渊源之所在,更是海河儿女饮水思源、顽强不息的精神之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母亲河越来越漂亮

  上午十点多钟,几位年迈的老者轻声说笑着走进天津市规划展览馆。馆内各展区里已有三三两两的参观者,或观看着墙上的规划图,或对着精美的沙盘指指点点。展览馆外,不远处的海河正沐浴着初夏的阳光静静流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乘扶梯来到二楼,迎面就是海河规划展区。墙上是介绍海河发展历史的文字和图片,周围是展示海河规划成果的展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展示海河上游区域42平方公里建设内容的巨型沙盘:子牙河、北运河、南运河蜿蜒曲折,最后都汇流到海河;蓝色的海河像一条缎带,穿过市区,流向大海;两岸高楼林立、草木扶疏,风景如画。 tujian.org

  十点半首页 上十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下十页 尾页

     相关链接
    ·天津:2.29亿扩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大学生到企业接受就业实训 找工作前做足功
    ·公交708路26日开通 西青开发区乘客出行更便
    ·南开区开发就业岗位 全年新增就业3.2万人
    ·露天电影回归 宁河架设政府与群众的“连心
    ·白明28日携《打眼2》来津 再揭古玩做局迷雾
    ·动物园举办首届踏青游园会 现役警犬来助阵
    ·白衣天使社区义诊 和平区世昌里成医大服务
    ·海事部门严抓“两船”专项整治 确保水上安
    ·天津:水上等公园最新改造效果图首次亮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