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11月1日,入秋的津城已经泛起凉意,80多岁的徐庆轩大爷和老伴儿赵大娘站在海河岸边,静静地看着工人们一块一块地拆除北开渡口上的浮板。由于几年前该渡口由船渡改为浮桥,工人们先把河中央的船拖开,最后将一些零星木板逐一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海河市区段最后一个渡口,拥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海河上一座座桥梁的建起,北开渡口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徐大爷向儿子要来了数码相机,拍下了老渡口最后的一幕,他希望后人们记住过河方式的变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河两岸的桥梁,从新中国成立时孤孤单单的3座,发展到如今美观大气的18座,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成为这个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无桥到有桥,从桥少到桥多,从桥堵到桥畅,一系列变化记录着的,不仅是过河方式的变迁,更是这个城市前行的脚步。 tujian.org
曾经想要过海河要么摆渡要么绕路寻找零星的那几座老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想要过海河可以开车可以走路出门就能望见桥的身影 tujian.org
一座座桥梁加快的不仅是跨海河的速度更是城市前行的脚步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河之摆渡时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等上很久才能坐船过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难忘:海河“专渡”不渡中国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富民桥、狮子林桥、大光明桥……如今,在蔚蓝的海河上,众多桥梁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回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在通行桥梁有限的年代,谁也无法忽视摆渡的存在,虽然海河两岸之间距离并不遥远,但对于天津人来说,想要渡河却并不容易,乘船的经历也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提到天津的渡口,徐大爷说:“海河横贯市区,河上桥梁又少,渡口成为人们过河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小的时候,海河上的渡口星罗棋布。”徐大爷的父亲做过船工,因此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关于海河渡口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帝国主义搞的“专渡”。“海河是天津人的母亲河,新中国成立前人们不能当家做主,就连过河也要受欺负。”徐大爷回忆,海河渡口曾经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过一段时间,那会儿,解放桥下游的海河渡口全部被勒令停渡,有许多船工失业,他的父亲也是失业者之一,一家六口没了生活来源,几乎天天靠亲戚救济生活。1945年,外国人又在海河上开辟了“专渡”,只供领事馆的外国人使用,扬言不渡中国人。“有些洋行企业为了方便职工,也设置了一些渡口,但是仅限本洋行中外员工和物资渡河,不摆市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徐大爷经常到海河边遛弯,看到海河上一座座的桥梁,他总是告诫儿孙们,曾经连过河都是一段辛酸的历史,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tujian.org
最浪漫:摇橹声促成一段好姻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庆轩老两口之所以对北开渡口情有独钟,是因为这里是他们的相识之地,伴随着“嘎吱嘎吱”的摇橹声,徐大爷和赵大娘度过了难忘的年轻岁月。 tujian.org
“新中国还没成立前,我在大胡同附近一家小吃部打工,每天都从北开渡口过河。那时候船主光顾着挣钱,根本不注意船只的保养。”徐大爷告诉记者,那时候船上没有救生设备,有的船上有窟窿,用棉花堵堵也照常使用,一次,船行到河中央开始漏水,乘客顿时乱成一片,一位姑娘没站稳,差点栽进水里,被徐大爷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这位姑娘就是后来成为他伴侣的赵大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起往事,赵大娘介绍,现在修建了这么多桥,过河用不了1分钟的工夫,可是过去海河上的桥非常少,如果走解放桥回家,要多花1个小时,坐船也要等上很长时间,伴随着“嘎吱嘎吱”的摇橹声,乘客或蹲或站等候渡船靠岸,是海河上最常见的情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河之缺桥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百姓过河只有三桥可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9年1月天津解放,人民政府宣布沿河码头土地归为国有,解散了“船主联合会”。在政府领导下,检修木船,船上设安全栏和凉棚,提高了服务质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解决海河两岸出行难的问题上下了大工夫,记得当时海河上只有3座桥梁,解放桥下游一座都没有。”徐大爷回忆,当时海河上有解放桥、金汤桥、金钢桥3座老桥,但这些桥存在着各种问题,政府一方面对桥梁进行改造,一方面开始着手建设新的桥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仅解放桥下游,每天就有好几万人通过渡口过河,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建设新的桥梁。”市政公路管理局道桥处工作人员介绍,1951年,天津市政府先把敌伪时期修建的木桥——胜利桥改建为半永久性混凝土桥,又在1954年修建了狮子林桥,1959年建成刘庄浮桥,并于上世纪60年代新建北安桥,随后拆除了胜利桥。1976年后,天津市政府又在解放桥以下迅速修建了四新桥(现在的光华桥)、大光明桥、赤峰桥,改造了刘庄浮桥,方便了海河两岸的交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河之真正桥时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道彩虹架起过河通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座座桥梁的建设,方便了人们过河,给城市交通带来不尽的便利。然而,海河建桥真正驶入快车道还是在2007年。为了加快海河开发建设的进度,2007年7月,海河上游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民心工程,一时间,海河上游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国泰桥开工、大光明桥主体完工、赤峰桥主塔封顶、永乐桥完整亮相的消息相继传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从海河边路过,你会感到正置身于一个桥梁的王国,一座座前卫的桥梁令人流连忘返。通过新建和改造,市区段的桥梁已经达到18座,永乐桥、金钢桥、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赤峰桥、金汇桥、大光明桥、金阜桥、直沽桥、刘庄桥、光华桥、国泰桥、富民桥、海津大桥,不仅满足了两岸通行的需求,而且还具备了景观功能,如同横跨海河两岸的18道彩虹一样,成为津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成立前,海河摆渡被帝国主义把持,在自己的家门口,却不能当家做主的滋味很难受,哪里会想到以后海河上会建起这么多的好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那段日子,徐庆轩大爷天天到海河边转悠,一座座桥崭新亮相,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了庆祝海河的变化,他还自己写了一段天津快板,和朋友们在社区内排练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河之未来桥时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津城不久再添两座新桥 tujian.org
“以前上下班最令人头疼的是车堵在桥上,磨蹭10多分钟,也下不了桥,现在修建了这么多的过河通道,车堵在桥上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了。”家住河西区的刘先生在河东区中山门附近上班,以前下班的时候,他习惯走光华桥,车堵在桥上是经常的事,他最盼望的事便是富民桥建成通车。去年富民桥通车后,他惊喜地发现,原先走光华桥的车,分流了一部分到富民桥,光华桥堵车的现象很少见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令天津市民高兴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市海河办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规划,海河上游还计划建设柳林桥和吉兆桥两座桥梁。柳林桥位于河西区柳林路,与武当路相连,桥梁主体设计就像是三对“飞翔的翅膀”,极具动感。位于中间的一对“翅膀”将机动车道分成两部分,保证了行车秩序与速度。该桥建成后,将填补海河大桥至外环线一段海河上没有桥可以过河的空白。吉兆桥位于规划中的河西区吉兆路,与武功路相连,外形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桥梁顶部的钢结构设计充分凸显出现代刚毅之美。该桥建成后,将成为小海地及周边地区居民的跨海河通道,海河两岸居民再也不用绕外环线过河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些桥·那些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平津战役会师处天津解放的象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汤桥是天津最早的钢结构桥梁,《天津概要》上曾记载:“金汤桥原为木质浮桥,清光绪庚子年后,电车通行须经此处,直隶省公署与比利时比商电车公司合资兴建。”据介绍,所谓“光绪庚子年后”,确切时间是指1906年10月。那时天津人口大增,海河上的浮桥已不适应贸易往来的需要,在海河上建造一座固定桥梁势在必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汤桥应该是由比利时人设计的,建桥费用达20万两白银。”海河办工作人员介绍,在海河综合开发以前,金汤桥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大修。第一次是在首页
上十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下十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