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一清早,市民纷纷来到公园健身,呼吸新鲜空气。(梁永 摄)
2月27日,车辆在石家庄市区积雪的道路上行驶。
2月26日,行人在西安街头行走。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2月27日在山东省青州市拍摄的被积雪覆盖的冬小麦。
近日,冷空气送走了恼人的雾霾天气[TianQi],给冬麦区带来一场喜人的雨雪天气[TianQi]。25日至2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DiQu],特别是前期旱情较为严重的华北、黄淮等地持续出现雨雪,同时降温[JiangWen]也伴随着冷空气一并到来。中央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大风降温[JiangWen]雨雪天气[TianQi]仍将在中东部地区[DiQu]“展开集体活动”。 27日白天到夜间,新疆西部和沿天山地区[DiQu]、西藏东部、西北地区[DiQu]中东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DiQu]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西南地区[DiQu]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西南部等地有大雪,局地暴雪。 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YingXiang],今起至3月1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DiQu]降温[JiangWen]4~6℃,局部地区[DiQu]降温[JiangWen]可达8~10℃,同时伴有4~6级风,新疆山口地区[DiQu]风力可达9~10级。新疆南疆盆地的部分地区[DiQu]有扬沙或浮尘天气[TianQi]。 中东部地区[DiQu]气温近日忽高忽低、摇摆不定,加之雨雪天气[TianQi]的频繁造访,建议人们及时关注天气[TianQi]变化,适时调整着装及出行安排。 此次雨雪三大特点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认为,此次中东部雨雪有三大特点——降水[JiangShui]过程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和过程雨量大。雨雪降温[JiangWen]天气[TianQi]虽然对道路交通产生不利影响[YingXiang],但对缓解冬麦区旱情、降低火险等级、净化空气有利,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此次中等强度冷空气将影响[YingXiang]春运,我国部分地区[DiQu]道路交通将受降雪的影响[YingXiang]。北方部分地区[DiQu]将出现道路结冰,各相关部门需做好应对工作,防范不利天气[TianQi]带来的影响[YingXiang]。 春雪改善北方冬麦土壤墒情 中央气象台预计,2月28日,冬麦受旱区大部有0~5毫米降水[JiangShui],其中陕西南部、河南南部、苏皖北部等地有5~20毫米,28日夜间降水[JiangShui]逐渐减弱结束。 此次降水[JiangShui]过程使北方冬麦区大部旱情得到缓和,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部分地区[DiQu]旱情将缓解,对冬小麦的苗情转化和返青生长非常有利。 中央气象台建议,近几天,北方冬麦受旱区大部先后出现降水[JiangShui]、降温[JiangWen]天气[TianQi],旱情得到缓和。降水[JiangShui]较少、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的麦区由于降温[JiangWen]暂时不适宜浇灌。此外,各地要在降水[JiangShui]过后根据苗情、墒情及时采取镇压、划锄、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保墒、增温,增加冬小麦有效分蘖、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晋冀鲁多条高速封闭 此轮降雪给我国高速公路通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YingXiang],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的路况分析员廖文洲说,华北地区[DiQu]这几天持续遭受大范围降雪,一是正值周末,外出的人较少。二是虽然降雪范围大,但降雪量较小,白天气[TianQi]温也较高,所以此轮降雪过程并未给各地的交通带来太大影响[YingXiang]。截止到目前,北京、天津境内的高速公路通行是正常的,降雪对交通的影响[YingXiang]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北、山西和山东。部分高速公路局部路段从26日夜间开始因路面积雪结冰再次封闭交通,上述路段昨天开始陆续恢复通行。(本报综合报道) 气象干旱与农业[NongYe]干旱 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由于蒸发量和降水[JiangShui]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NongYe]干旱以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长状态为特征,是指农业[NongYe]生长季内因长期无雨,造成土壤缺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抑,导致明显减产,甚至无收。 农业[NongYe]干旱的发生程度除了受降水[JiangShui]、气温等气象因素影响[YingXiang]外,还与土壤性质、种植制度、作物种类、生育期等有关。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NongYe]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则不会形成农业[NongYe]干旱。气象干旱是农业[NongYe]干旱的先兆,降水[JiangShui]与蒸散不平衡使土壤含水量下降、供给作物水分不足,最终影响[YingXiang]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在灌溉设施不完备的地方,气象干旱是引发农业[NongYe]干旱的最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