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苦恼背后的苦恼
三鹿事件之后,新疆奶粉出口大幅下滑,大量进口奶粉挤占国内市场,新疆奶粉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已滞销积压奶粉6000余吨。因此,奶粉生产企业停产意愿强烈,更多企业减量生产。
记者从昌吉、呼图壁、伊犁、哈密等地了解到,新疆奶粉价格已从每吨3万元以上,跌至每吨1.7万元至2万元。“即使这个价格,奶粉也销不动。”新疆焉暨三宇实业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只好把原料奶收购量缩减七八成。”
伊犁中洲高科技发展公司是新疆奶粉出口重点企业,产品一度热销中亚、中欧地区。从去年10月开始,奶粉出口停滞,目前已积压奶粉1600吨。新疆另两家乳业大企业——西域春乳业和天润乳业,也因价格暴跌,奶粉生产线只得停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倒奶,表面上看是“三鹿”惹的祸,其实是新疆奶业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
首先与原料奶管理的无序状态有关。目前新疆70%以上的奶牛由奶农分散养殖,原料奶也主要由私人投资的奶站收购。由于竞争混乱,而乳业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奶站。
部分乳企曾尝试自建奶站控制奶源,又因为奶农频频毁约,企业自建奶站最终维持不下去。也有企业曾考虑建立原料奶基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建一个万头以上奶牛场,需上亿元资金,企业实力确实有限!”一乳业公司负责人说。
而米东区羊毛工镇一家奶站的老板对此大倒苦水:“投资一个奶站至少要20万元。乳企竞争激烈后,奶站风险加大。奶源紧缺时,日子好过些。一过剩,企业不是拒收,就是不结账。奶站只得赔本或压低奶价。”
其次在于未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加之新疆奶源分布不合理,大企业过于集中乌鲁木齐至石河子一带,仅这一带就聚集了10余家乳企。奶源紧张时,价格自然出现混乱。新疆奶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陆东林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合理的原料奶价格机制,否则行业会不断陷入恶性竞争的轮回中。
产业化是打破“瓶颈”的根本
如何度过当下奶业危机?新疆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寻找对策。
新疆畜牧厅提出,像保护粮农一样保护奶农,建立统一的价格协调机制,组建价格协调机构,制定生鲜奶收购最低保护价,作为原料奶交易双方签订购销合同的价格依据。
在奶业主产区和重点县市尽快成立奶业管理机构,启动牛奶第三方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对牛奶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定统一的以质论价的标准和制度,在全区推行。
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散户走向联合或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使奶牛养殖从数量发展型转为质量发展型,依靠科技、良种、先进的饲养技术改变原始的、粗放的奶牛养殖现状,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
加快挤奶厅建设步伐。加大对挤奶厅建设的配套资金支持力度,力争用两三个月时间完善一批、新建一批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挤奶站,淘汰一批不符合规定的收奶站,实现散养奶牛集中挤奶,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记者从新疆畜牧厅了解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府已经率先推出“企业微利,奶站让利,政府补贴,奶农保本”措施,四方联动共同应对奶业危机,有效缓解当地奶农倒奶卖牛现象。
专家建议,尽快出台鲜奶价格干预措施,阻止奶价继续下滑,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发展。政府能否鼓励牛奶消费,拿出一些刺激牛奶消费的措施,比如政府购买部分牛奶发放给消费者或贫困人群等。
“倒奶的问题,折射的是新疆奶业产业化的严重滞后这一老问题。”新疆社科院一位长期关注新疆奶业发展状况的专家表示。他说:“加工滞后一直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到2008年底,全疆牛奶的商品率还不足40%。全疆乳品加工量不到关内一家大中型乳品加工厂一年的产量。新疆是中国第二大的牧区,无论是草原面积还是载畜量均位列全国前列,有丰富的奶源却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去带动,能不频频发生倒奶事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