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新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公路通车
2009-04-30
11月1日上午,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彩旗飘扬,鼓乐阵阵,各族百姓载歌载舞,庆祝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建成通车。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出席剪彩仪式并讲话。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主持剪彩仪式。 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总投资9亿元是自治区公路规划网三横两纵两环八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道217线的延长线,也是我区第二条南北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公路起点位于阿拉尔市南口镇,终点为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全长424公里,其中沙漠路段长407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项目的建成表示祝贺,向所有参建单位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他说,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建成通车,是自治区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牞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于进一步改善南疆各族人民出行条件、带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当前新疆正处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和更加有利的条件。公路沿线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沙漠公路的建成通车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他希望各参建单位和建设者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新疆的建设事业创造新的辉煌;交通系统要认真做好管理和养护工作,使这条公路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南疆地区繁荣、富裕、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经贸委、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及沿线地、州、市、县、兵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剪彩仪式。 11月1日下午,阿拉尔塔里木河大桥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阿拉尔市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出席奠基仪式并发布项目开工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致辞。 阿拉尔塔里木河大桥位于阿拉尔市西南郊的塔里木河上游,北端与省道217线阿—塔公路和阿拉尔市的环城西路、塔里木大道的交汇处相连,南端与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相连。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计划2009年10月完工。 宋爱荣在开工奠基仪式上说,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为我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出更加宏伟的蓝图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新时期、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特别是对南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特殊的扶持政策,对水利、电力、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新疆要努力构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的作用。 她指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南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阿拉尔塔里木河大桥是自治区“十一五”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南疆地区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为塔河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造福各族人民群众。她要求自治区交通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牞认真履行合同,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阿克苏地区、农一师和阿拉尔市要关心、支持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链接
    ·“中国葡萄之乡”吐鲁番为自产葡萄贴上原产
    ·抗震救灾附捐邮票在新疆发行
    ·新疆文化工作者情系灾区
    ·新疆书画界义拍名家书画43万善款捐灾区
    ·新疆抗震募捐明信片周六乌鲁木齐首发
    ·首届新疆舞蹈节进入倒计时
    ·《张昆元摄影作品选》画册出版
    ·郎朗激情奉献乌鲁木齐市观众
    ·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筹备就绪
    ·新疆环保系统举办第三届青年环保论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