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恐龙沟三块恐龙化石被盗 影响数据完整性 |
2009-04-30 |
|
去年8月底,晨报记者曾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工程师探访动物沟挖掘现场,目睹了亚洲最大的动物化石从这个坑内出土的整个过程。
如何防止恐龙沟化石被盗,当时就成为科考专家头疼的问题。目前,奇台县公安局已经对此立案侦查。
将影响整个科考数据完整性
根据侯国胜回忆,5月8日上午7点左右,负责值守2号坑的两位老人发现2号坑周围的铁丝网被撬,里面的一块恐龙肱骨化石及股骨化石不见了踪影。旁边铁笼子里一块恐龙脊椎骨化石也无影无踪,现场还留有很乱的脚印和车轮痕迹。“我们知道化石被偷了,立即向公安局报了案。”
去年8月26日,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从2号坑出土,央视还对挖掘进行了现场直播。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当时挖掘现场的负责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程师王海军。“挖掘活动结束后,2号坑里还有发现的16块化石没有采集,其中11块打了石膏作为保护,其余的5块,涂上了防风化的胶水,处理后留在了现场作为展示。”王海军告诉记者,由于化石都裸露在地表上,当时他们也很担心化石的安全问题。
“每一块恐龙化石都携带着重要的信息,盗挖恐龙化石,不但会破坏化石本身,还会影响整个化石分布层,破坏科考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给科研工作带来困难。”王海军说,化石具有辐射性,个人收藏化石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游客增多加大保护难度
去年记者在现场采访时,2号坑周围就已经拉上了铁丝网,为了维护直播现场的秩序,奇台县公安局当时派出了大量警力。但挖掘活动结束后,挖掘现场的保护就交给了7公里之外的硅化木地质公园管理处。侯国胜告诉记者,科考队离开后,地质公园在离2号坑300多米的山凹处搭建了帐篷,安排专人值守,每天早晚都会到2号坑巡视一遍。
“去年直播之后,游客增加了很多,他们大多是包车或自驾车前来。特别是今年‘五一’期间,差不多有上千名游客,这增加了保护的难度。”
侯国胜说,5月7日傍晚,值班员巡视时化石还在,第二天就不见了。
恐龙沟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的戈壁滩,距离奇台县城155公里,地广人稀,完全呈开放状态,只要一辆越野车,就可以随意出入。“这也是保护化石的最大困难所在。”侯国胜说,案发后,他们已经将值守的帐篷转移到2号坑旁边,避免盗挖化石的事情再次发生。
目前,奇台县公安局正对此案进行侦查。负责该案的民警夏斌告诉记者,公安局一方面责令犯罪分子投案自首,另一方面也向当地群众征集破案线索,但至今尚未接到相关举报。
亚洲最大恐龙7月底回乡
“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将在7月底返回新疆昌吉自治州。”昨天下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程师王海军向记者透露说,这条来自恐龙沟的全长35米的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已经修复完毕,目前正在组装,组装完毕后,其脖子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脖子。昌吉自治州还将修建一座恐龙博物馆,用于展示这一巨型恐龙化石。
王海军告诉记者,今年还将继续对恐龙沟的恐龙化石进行挖掘。“今年初步确定的开挖时间和去年差不多,7月底8月初,那时候的气候比较适合野外科考,希望今年能有更大的收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