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批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赴内地务工“淘金” |
2009-04-30 |
|
3月底,新疆产棉大县莎车县一次就向山东青岛派遣了300人。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这些少数民族女青年将在当地服装企业务工。此前,喀什、和田等地已组织数批少数民族农民到内地务工。
据自治区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振信介绍,近两年来,少数民族农民到内地务工人数越来越多。仅今年一季度,全区已输出劳务人员达到12331人次,主要前往浙江、江苏、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内地发达地区。
为解决外出务工者语言不通、技能不足等困难,新疆采取“按需培训、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方式,一方面积极整合培训资源,与技工学校联手,建设特色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坚持开展适应性培训,重点提高输出人员的汉语知识、法律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等。
在拓展内地务工市场时,山东、天津、浙江等省市的援疆干部发挥了桥梁作用,他们积极联系所在地区的企业,为少数民族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
据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透露,自2006年以来,新疆共组织了2000多批劳动者到内地服装厂、宾馆、酒店务工。外出务工的少数民族农民每月收入在800-1000元间,年收入约万元,而他们在当地一年的收入仅一两千元。
在乘车前往青岛时,莎车县白什坎特镇女青年努尔阿米娜木·吾斯曼表示:“到内地后我会努力学习,好好钻研技术,回到家乡我也要开一个服装店。”严振信说,在增收的同时,到沿海地区务工的少数民族农民还增进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认识,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眼界更加开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