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奇迹-沙漠公路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延伸[图] |
2009-04-30 |
|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死亡之海”之称。沙漠、烈日、干旱、空旷、寂静、甚至还夹杂着恐惧……这是八、九年前记者去和田采访经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亲身感受。那时已经修通了沙漠公路,在当时是新疆出现的一个人类奇迹。在那之前去和田采访,汽车要从库尔勒经阿克苏、喀什绕一大圈,走将近1500公里才能到和田,如今从库尔勒出发去和田,要节省里程近千公里,这是因为一条绿色的走廊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十多年前,塔里木油田公司以“构筑生态企业,建设绿色油田”为环保理念,以“开发一块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为绿化目标,狠抓沙漠公里的绿化造林,努力创造能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但找到了大规模油气资源,一座座现代化的绿色油田矗立在恒古荒原,还攻克了极度干旱条件下利用苦咸水大规模绿化造林的配套技术,在沙漠腹地营造了3280亩生物防沙绿地,一条长436公里的绿色走廊横穿“死亡之海“,成为新疆大漠深处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这是人类征服沙漠的伟大壮举。
“八五”期间,为了加快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国家计委将《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术研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筹资实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1年进行沙漠公路先导性实验,1993年开工建设,1995年国庆节前建成通车,总投资7.8亿元。沙漠公路北起314国道,南至315国道,全长552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1999年被收入吉尼斯记录。沙漠公路的建设,使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相连接,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堑变通途,使几千年来人类征服荒漠的愿望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有效地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动了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巩固祖国边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沙害十分严重,在这里建立防护体系,保护沙漠公路长久运行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沙漠公路建设之初,油田公司就确定了沙漠公路的防护方针:即以机械防沙为基础,以生物固沙为目标,机械防沙建设与生物固沙技术公关同步进行,实现沙漠公路安全长久运行。
在公路建设的同时,油田公司当时沿公路两侧建立了宽70——300米的人工草方格、栅栏等机械防沙体系,确保了沙漠公路的顺利修建和最初几年的安全运行。但是,频繁发生的强烈的风沙对沙漠公路及机械防沙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到2002年,80%以上的固沙草方格和90%以上的阻沙栅栏基本失去防沙作用,公路积沙愈来愈严重,治理难度愈来愈大,投资逐年增加。
据新疆油田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以上难题,从1991年起,塔里木油田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进行公关研究。这项公关研究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1年开始到1994年,他们承担了国家“八五”公关项目《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技术研究》,在肖塘沙漠公路开展了2公里防治实验,建立了苗木引种驯化基地,进行耐盐耐旱等实验,初步确定了适宜沙漠公路生物防沙的植物种类。第二阶段从1995年开始到1996年,开展了《塔中油田绿化与生物防沙导实验研究》,在塔中建立了50亩实验基地,年培育固沙苗木150万株,从风沙运移、植物引种、苗木培育、灌溉技术、种植技术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研究,筛选出了抗盐、抗旱、耐高温、耐沙埋的植物种,并确定了种植技术。1997年至2000年进入技术公关的第三阶段,主要开展了《沙漠油田基地沙害防治与绿地建设技术研究》、《沙漠公路风沙危害跟踪监测及重灾路段沙害防治技术研究》、《沙漠油田可利用水资源勘察与评价》、《沙漠油田基地道路生物防沙技术研究》等。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灌溉技术、造林技术、林带布局、树种配置、土壤改良、水盐运移和可利用地下水资源等开展了试验研究,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理论和建设技术上有了重大进展,总结出一套沙漠公路生物防沙体系建设的实用技术,1999年,在沙漠腹地建成了沙漠公路生物防沙先导性实验工程6300米,利用4—5克/升的咸水灌溉,林带长势旺盛。
2000年至2003年,是沙漠公路绿化的第四阶段,主要开展了国家“十五”公关专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与绿色走廊建设关键技术开发研究》,目标是为沙漠公路防沙与绿色走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此,主要进行了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形成机制与合理设防技术研究、沙漠公路沿线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选育与种植技术研究、沙漠公路生物防护体系的维护、管理与可持续研究,等等。
配合这些研究,在塔中四油田建立了沙漠植物园和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沙漠植物园规划面积300亩,园内引进植物173种,其中有88种长势良好。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全长30.8公里,沿塔中四油田沙漠公路两侧分布。该工程经过5年的正常管护,植物生长良好,目前林带高度大都超过2.5米,基本根治了公路的沙害,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引起了国内外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油田还积极探索防护林的经济效益。怪柳、梭梭等灌木是名贵药材肉苁蓉的寄主,油田在塔中进行了怪柳、梭梭接种肉苁蓉的实验并取得成功,掌握了接种技术,可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至此,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究,在沙漠腹地创建了3280公里生物防沙实验基地和示范工程,形成了包括咸水育苗灌溉技术、林带结构布局技术、流沙地种植技术、抚育管护技术等为一体的沙漠造林技术体系,确定了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植物种类、灌溉制度、林带结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点,摸清了沙漠公路沿线自然环境和风沙危害规律,查明了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储量和理化特征,系统划分了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立地类型。这些重要成果为在沙漠公路两旁建设绿色走廊、永久性防治沙害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1年9月,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沙漠工程技术大会上,塔里木生物防沙工程引起了包括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21个国家治沙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认为,塔里木油田在生物防沙工程建设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国际治沙领域的辉煌成就。会后,众多治沙专家在考察了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后,认为该工程是人类防沙治沙的奇迹。
2002年11月,塔里木油田公司向国家计委申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报告。2003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示范工程正式获得国家批准立项。8月16日该工程全面开工。工程总投资2.2亿元,其中1亿元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拨,其余资金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投入。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全程绿化场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