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哈管道原油贯通现场纪实 原油到站一波三折 |
2009-04-30 |
|
【提要】因地下原油流速变化,预计将提早到达独山子终点站的中哈管道原油让工作人员着实紧张了一阵,但最后终于“准点到站”
中哈输油管道示意图。(人民日报资料图)
7月29日,天山脚下,炎热的下午。
时钟指向14时,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末站主控中心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身穿红色工作服的人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显示屏上不断变化的数据。亿万目光都在关注中国第一条大口径跨国输油管道最后能否获得一个完美结局。
14时20分,独山子末站油泵房中的各道阀门顺次开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褐色原油开始注入独山子炼厂巨大的储油罐,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输油一次成功。
随着这一刻的到来,中国无跨国油气管道的历史彻底结束。
原油到站一波三折
7月28日,自哈萨克斯坦向中国独山子输送的原油正由西向东流向终点站。根据技术人员测算,油头将于29日下午14时左右到达,工作人员接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9日清晨,末站控制中心突然传出消息,地下原油流速发生变化,油头将会提前到达,各部门必须马上就位做好准备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境外“来客”却仿佛有意捉弄,并没有提前造访。焦急的神情出现在现场每个工作人员的脸上。中哈原油管道牵涉两国双边关系和经济合作,关系到中国长期的能源供应,不能出一点纰漏,由中国工人设计修建的阿拉山口-独山子境内段究竟能不能承受实践的考验?
下午14时,管道技产总调度长终于向末站下达了准备导通接泊流程的指令。调度长用手中的对讲机不停确认着各部门操作员的就位情况。对讲机两端连接着十几颗紧张而激动的心。
14时20分,总调度长用清晰地声音命令:“3101号阀门开启!3302号阀门开启!3303号阀门开启!”正在泵房进行相应操作的工作人员随即报告完成任务。控制中心显示器上开始出现阀门开启状况及进站压力、温度系数,监控人员报告:“进站设备全部启动,各单位运行正常,独山子炼厂001号5万方储油罐开始进油!”
泵房内,脚下的地面微微震颤,直径近一米的管道中发出有节奏的巨大轰鸣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正以每小时800立方米的流速涌向储罐。
这时正在乌鲁木齐分控中心、阿拉山口首站和托托中间站同步监控的全体工作人员长舒了一口气,怀着激动的心情相互握手祝贺。
“油龙”一路顺风
时间回到25日清晨7时,阿拉山口连续刮了24小时的8级大风终于减弱下来,中哈两国的海关、商检、计量人员立刻登上储油罐顶部进行检尺计量,对首批进口原油进行商检,随后完成了进出关交接工作。
10时2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阿独原油管道投产领导小组组长董盛厚下达了投产指示,随着总调度长张利一声令下,操作员轻轻按动鼠标点击启泵键。当各项数据显示正常时,操作员报告:“首站自动化启动成功!”
27日19时26分,油头顺利通过托托中间站。
经过10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经历了跨国“旅行”的哈萨克斯坦原油29日顺利到达独山子末站。截至17时,管道自动化系统、电气系统和工艺设备均运行顺利。
末站的指挥人员、运行人员纷纷在控制中心的标牌前合影留念,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此刻他们的心中激荡着自豪和欣慰,因为这条高标准、高水平的管道凝聚着许多管理、设计、建设人员的智慧和付出,标志着中国石油管道进入跨国建设阶段。
【链接】
全长962.2公里的中哈原油管道,西起哈国阿塔苏,东到中国阿拉山口,设计每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运营初期每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中哈双方为此共同出资7亿美元。与之相连的新疆阿拉山口-独山子246公里原油管道是中哈原油管道的国内延续。早在1997年,中哈两国政府就提出共同修建哈国西部至中国新疆的输油管道,此后双方反复论证,终于在2006年7月29日将这条能源动脉变成现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