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奇葩走进了现代化学校 刀郎文化有了公传人 |
2009-04-30 |
|
新疆新闻网7月10日电 (秦钟)前不久,我随自治区兵团文联作家王伶以及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社长李德华一行在著名的刀郎之乡——麦盖提县采访有关刀郎文化遗产保护和刀郎艺人情况时,有幸在县职业中学看到了这个县为了挖掘、保护、传承刀郎文化,采取多方筹资的形式,筹资九万余元,举办的一个刀郎木卡姆艺术班。
这是一个盛夏的雨后,天清气爽,麦盖提县职业中学环境优雅、草木葱笼,花香四溢。高大的树冠与道路边的冬青、花圃、小径、石凳形成了一个令人惬意舒适的优美环境。使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地开朗。我们先参观了刀郎木卡姆班的教室、宿舍、餐厅、排练厅等学习生活场所,然后,在校长阿巴斯的带领下,到校园右侧三楼排练厅观看了刀郎艺术班学生的文艺演出。
只听一声行云流水般的“哎哟来——哎哟来——”的高声长板,35名中学生身着节日盛装闪亮登场。他们载歌载舞,演唱了刀郎木卡姆的前五组套曲。歌声嘹亮悦耳,穿屋绕梁,振聋发聩。声音氛围介于田园刀郎木卡姆与刀郎艺术团表演的木卡姆之间,是雅和俗的结合,也是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拼盘,也是乡村文化在城市作坊里的再版。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们全被这些刀郎文化的公弟子高超的演技与过人的艺术感染力所折服。我看到这儿的刀郎乐器有卡伦琴、艾介克、热瓦甫、那哥拉、唢呐等,都是比较正宗的刀郎乐器,但又经过 了专门制作乐器的大师们认真地加工、调试和润色,使乐器显得更加精致,线条更加流畅,音色更加圆润。伴奏时没有了那种鱼龙混杂的纰漏与杂音,增加了表演的整体美感。一打问,才知道这些看似平常的乐器,每一件制作的工本费都达到了上千元一件。因为,既然是一种传统的古乐,不但要形似,更强调神似。其在选材制作、工艺流程、品质鉴定上都必须经受严格的考验,品质必须卓越超群,又何况是专门请喀什的高级乐师们按图索骥特意制作的。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刀郎木卡姆艺术班已经走过了将近一年时间了,这些学子从原来的只是一己爱好,已经成长为能熟练地独立演唱、表演刀郎木卡姆九个套曲其中的五个木卡姆了,并且对全县和国内外来访的客人举办演唱会20多场,受到自治区各界文化友人与学者的大力关注。
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月以1200元的高薪聘请了刀郎之乡最具知名度的刀郎卡伦琴、艾介克、热瓦甫名师阿不.吉力力、热合曼.卡得尔、库完.艾介克等来为学生们上课,面对面地执教,面对面地口传心授,使得这一濒于失传的乡土奇葩走进了现代化学校的艺术殿堂,并且日臻完善,发扬光大,使这些刀郎文化的公传人爱不释手、如鱼得水,得到了乡土文化的滋养,更彰显出刀郎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玉成了一代新人传承刀郎文化的美好理想与靓丽人生。
相对而言,开门办学在时间与教学质量进度的稳定性,开放性与大面积丰收的时效性上,这与艺术家的私人关门收徒授业是无可比拟的。目前,最令人担忧也令人振奋的是刀郎木卡姆艺术班的“产品”销路与社会接轨问题。任何场馆学府都有他的镇馆之宝———才艺卓著的人。以前,新疆艺术学院也有意向——在此招收几个艺术尖子。单花不报春,孤掌难以鸣,艺术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就丧失了她固有的生命力。因此,县上计划等他们毕业了,让这个艺术班到乌鲁木齐二道桥国际市场去发展,同时,可以预料:他们是刀郎文化的公传人,也是一支极具潜力的嫡系部队,相信他们会成为继刀郎民间艺人、县刀郎歌舞团之后能把刀郎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到极致的第三梯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