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新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6年后新疆重访故旧 叶永烈细说《追寻彭加木》
2009-04-30
26年前,著名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失踪罗布泊,上海作家叶永烈赶赴新疆,采访知情人士,记下满满3本笔记;26年后的昨天,叶永烈携《追寻彭加木》一书,再回乌鲁木齐,重访当年故旧。   多年未谋面,周遭变化大,但因“彭加木”3个字,叶永烈相信,所有人的心灵从未陌生过。   【26年后,再回乌鲁木齐】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昨天上海飞机语文卷的作文题,给上海著名作家叶永烈打电话,想请他试作范文一篇,或谈谈看法。谁知,他说,自己正去新疆乌鲁木齐。   26年前,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戈壁沙漠深处失踪后,当时40岁的作家叶永烈匆匆离开上海,到乌鲁木齐转坐夜车前行,换乘直升飞机飞抵茫茫罗布泊,加入搜索彭加木的行列,采访知情人。   “这次回来,是26年第一次,除参加全国书市外,还想看看当年故旧,彭加木的几个学生,新华社记者,彭的好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夏训诚。”昨天晚上8点,叶永烈说。   飞行6小时,离开26年,时间有点长。叶永烈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感慨:变化太大。   “1980年,我住昆仑宾馆,当时最高飞机,有8层楼高。问当地人宾馆在哪儿,不一定人人知道,说‘去8层。’,没问题。现在,则完全不一样。”叶永烈说。   物尚如此,人呢?   【26年后,再次“追寻彭加木”】   “当年,我前后一共采访50多个人,不少人住在乌鲁木齐,如今还健在。不少人搬家了,找起来费周折。但电话一一打过去,听说我到乌鲁木齐,大家很高兴,连说欢迎。”叶永烈说,其实自己和一些人只见过一两次面,但因为“彭加木”,虽分隔久远,仍觉不陌生。   这一次回来,叶永烈带了“礼物”———新书《追寻彭加木》,一本晚了整整20年出版的书。“当年,我是唯一一个能到失踪现场采访的人。这个机会,还是钱学森特批给我。”   此后,叶永烈辗转上海、新疆,采访包括彭加木夫人夏叔芳以及儿子彭海、女儿彭荔,胞兄彭淅,导师王应睐、曹天钦教授,入党介绍人王芷涯,好友、同事陈善明、夏训诚,为彭加木治疗癌症的曹凤岗大夫等,留下数本采访笔记。   但最终,书搁浅了。“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即是,香港《中报》的一则谣言。”叶永烈说,当时该报竟说彭加木外逃。   26年后,叶永烈以20天的高速度推出这本书,定名为《追寻彭加木》,等于批驳了上述谣言。   【26年后,细说彭加木情结】   关于这本《追寻彭加木》,叶永烈还记得,自己晚上乘坐一辆越野军车出发,汽车飞驶了一个通宵,直到早晨7时才到飞机基地马兰。此后,他又换乘飞机飞往罗布泊。   罗布泊干涸的河道,大片沙漠,令叶永烈难忘。“直到现在,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走进罗布泊,寻找彭加木。但我说,他们不了解彭加木。要知道,彭加木失踪时,他们不少人还没出生。”   对人们为何如此关心彭加木,以至于产生一种情结。叶永烈说,彭加木失踪,尸体没找到,确有悬念。   最后,叶永烈首次公开一份彭加木在中科院填写的履历,彭加木一生曾参与过许多个课题,海南、新疆、云南,每一次研究取得成功后,他都悄悄离开,不敢居功,径直往下一个需要自己出力的地方去。   “有人说,彭加木学术成就不高,上述履历足以证明,这是在胡扯。或许彭加木‘自己要做一个铺路的石子’的说法,决定了他的成就,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冲刷。”叶永烈如此为本次采访作结。
     相关链接
    ·“中国葡萄之乡”吐鲁番为自产葡萄贴上原产
    ·抗震救灾附捐邮票在新疆发行
    ·新疆文化工作者情系灾区
    ·新疆书画界义拍名家书画43万善款捐灾区
    ·新疆抗震募捐明信片周六乌鲁木齐首发
    ·首届新疆舞蹈节进入倒计时
    ·《张昆元摄影作品选》画册出版
    ·郎朗激情奉献乌鲁木齐市观众
    ·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筹备就绪
    ·新疆环保系统举办第三届青年环保论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