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乐泉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地做好内初班各项工作 |
2009-04-30 |
|
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的校园整齐划一,一排排教室、一块块草坪相得益彰。“王爷爷好,司马义爷爷好!”王乐泉、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领导刚踏进初一(3)班的教室,就听到刚刚学习了一年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用普通话热烈欢迎领导们的到来。王乐泉叮嘱孩子们:想家的时候要经常给家人写信,这样不仅让父母放心,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希望孩子们在暑假期间能回家向父母汇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们了解真实情形。他再三叮嘱孩子们要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时光,学好汉语,说标准普通话,争取上内地高中班,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学生餐厅,王乐泉查看了学生的食谱,还向工作人员询问了饮食供应情况。
下午,自治区举行新疆区内初中班工作汇报会。王乐泉在听取汇报后指出,从目前的状况看,新疆举办内初班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未来全疆的双语教育,对提高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区内初中班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发展,在我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史上将产生重要影响。
王乐泉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尽快将内初班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到实处。今后自治区对内初班的各项工作还将进一步加强,要认真考虑下一步内初班的学生毕业之后继续接受教育的相关问题。同时,原则上不再增加招生城市,但将继续有步骤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招生,为边远地区广大农牧民子女提供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区内初中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要求继续把好政治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资金落实,强化管理,努力把区内初中班办出水平。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陈雷参加了汇报会。
链接:
为了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自治区从2004年起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班模式,开办新疆内地初中班。根据办班规划,目前办班学校11所,在校生4000人,到2008年达到最大在校生规模15000人,分别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阿克苏等8个城市办班。内初班主要招收农牧区乡镇村小学和贫困、边境县城市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0%,采取全日制、寄宿制教学模式,统一使用汉语言授课。2005年农牧民子女占招生总计划的近80%,今年拟达到8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