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8000多人吸毒 已成新疆最大毒品集散地 |
2009-04-30 |
|
“乌市已成为全疆最大的毒品集散地、中转站和消费市场。”3月21日,乌市市委常委、乌市公安局局长陈壮为向乌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禁毒情况时严肃地说。 截至2004年,乌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8558人,占全疆吸毒总人数35%,位居全疆第一。以此为基数计算,全市一年毒品消耗量在300公斤左右,吸毒每年要耗费1.5亿元左右。 乌市毒品问题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目前,吸毒者90%以上为滥用海洛因,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5%。吸毒者遍布七区一县,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的吸毒人员都在千人以上,被列为“全国217个吸毒人员千人以上重点整治地区”。天山区是毒情最严重地区,该区的黑甲山地区、二道湾地区和水磨沟区的六道湾地区、头屯河区的八钢地区,成吸贩毒活动重灾区。 乌鲁木齐海洛因大宗贩运有三条主要通道,云南—甘肃—乌鲁木齐,以甘肃东乡籍毒贩为中间商,本地坐地商为核心,海洛因经甘肃转运至乌鲁木齐,运输方式多采用火车和汽车长途货运;一批新疆籍毒贩逐渐在云南坐大,直接向乌鲁木齐贩运毒品,运输方式以空运为主。 与严峻毒情极不相称的是,目前乌市的禁毒工作仍停留在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阶段,虽然成立了禁毒专业队伍,专职民警有150名,但与8558名吸毒人员相比却是“杯水车薪”,这屡屡使得禁毒工作陷入被动,甚至停滞状态。 此外,陈壮为还建议要扩大强制戒毒场所的收戒容量、明确基层社区和单位对吸毒人员的帮教任务、出台规定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涉毒问题的处罚力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