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立优势地位 乌鲁木齐未来五年将建成国际都市 |
2009-04-30 |
|
近年来,到乌鲁木齐的中外客人看着鳞次栉比的座座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总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真没想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这样一座现代化城市。听到这样的溢美之词,作为一个乌鲁木齐人,都会由衷地产生一种自豪感。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一座“国际都市”,是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城市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现状分析
发展速度“拖后腿”
“十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各项经济指标均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内、外贸增速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0%;合同利用外资年增长60%以上,以内、外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为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来看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201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其中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
然而,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相比,我们这座距海洋最远的城市还是相对迟缓,发展的“脚步”还是被速度“拖了后腿”。
[点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刚指出:要实现我市“十一五”战略目标,关键要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科学发展观贵在“科学”,但根本在于“发展”。
杨刚说,如果没有速度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如果增长速度不快,首府的优势和潜力就不能充分发挥,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难以解决,在乌昌和全疆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就无法体现。杨刚还强调,速度决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要把扩大经济规模与调整经济结构统一起来,把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能力统一起来,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发展优势
“双向”驱动好时机
乌鲁木齐地处亚洲腹地,是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正是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首府弥补了“后天”的不足,使我们始终面对两个巨大市场。一个是向东的国内市场,一个是向西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的周边市场,两个市场都有13亿人口,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新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确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也纷沓而至,包括新疆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能源为主的“五大基地”建设全面展开,为乌鲁木齐这座地处边陲的城市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市改革不断深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内在活力得以有效释放,市场要素流动更趋活跃。所有这些,使首府“十一五”经济发展无论是内部条件还是外部因素,都面临着“双向”驱动的大好良机。
[点评]
杨刚认为,只有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当前有利形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才能努力提高我市经济的外向依存度。同时,还要坚持内外并举,以内促外,以外带内,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继“十五”完成“国退民进”第一次经济转型后,“十一五”实现我市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发展之路
乌昌一体共前行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严格地讲,这些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和消费,首府是典型的投资消费拉动型的增长模式。而产业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三二一”结构模式,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明显优势。
2005年秋季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乌昌代表团”闪亮登场。乌昌经济一体化是统筹乌昌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首府发展是乌昌地区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提出后,短短一年时间里乌昌两地就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点评]
杨刚要求,“十一五”时期,必须正确处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要坚持外需和内需并重的方针,千方百计地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大力开拓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杨刚还要求,加快乌鲁木齐发展,必须从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全局来谋划发展,在首府功能定位、结构调整、产业分工、城市建设等各方面都要服从乌昌地区整体发展。按照自治区关于把乌昌地区建成“两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首府在乌昌地区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推动乌昌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尽快融入国内经济分工体系。
综观区内外发展大势,我市正处在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有利的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乌鲁木齐这座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跻身于国际都市的行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