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期间,云南民间竹乐与中外器乐同台演奏的交响音乐会——《重彩音画》闪亮登场,让观众领略了中国古老民乐悠远的琴韵与西洋乐器恢宏的篇章交相辉映的艺术魅力。记者为此专访了担任这台音乐会策划兼作曲、著名音乐人刘晓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之所以将云南民族乐器集中展现,刘晓耕认为,云南音乐近年来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在中国音乐界异军突起并屡屡获奖。人们都知道云南是歌舞的海洋,却对“乐器的王国”知之甚少。云南民间乐器繁多,有吹奏、弹奏、拉奏、打击等乐器共200多种,约占全国已知乐器的五分之二以上。这些乐器的出现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习性有直接关系,在云南的山山水水都能触摸到民族乐器的声响。然而,云南的乐器完全是一种粗糙的、没有经过加工的乐器,从来没有展现在舞台上。这次,由玉溪聂耳竹乐团和云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联手打造的这台音乐会,广泛汇集了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利用高科技将过去原生态的乐器精加工,并根据乐器音色、音域的特点,重新作曲或编曲,将音乐会打造成“亮、奇、美”的艺术品位和全新样式。在整体表现上,总导演陶春有很多创意,因为器乐表演是平面的,要让它具有立体的感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具有时代感,就采用“声、光、景一体化”和“LED视屏的致美”,使之达到“竹之雅韵,乐之异彩”的思想意境。过去器乐表演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画面中,这次,却出现了所有画面,有的是古典风格,有的像印象派油画,有的像电影镜头,三维一体的视觉冲击,动感力极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音乐会的作曲,刘晓耕是如何突出特色的呢?在第二卷“山的交响”中,整个篇章都是刘晓耕作曲,《铓韵》、《独弦琴》、《天歌》、《情对情》、《太阳歌》等,他倾注了很多心血。刘晓耕说,这个篇章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他最喜欢的,想要表现一种来自民族乐器中最深沉的内涵。在《独弦琴》里,表现的是佤族音乐,过去从来没有介绍过,这种乐器深埋在大山里。刘晓耕四五年前多次到佤山采风时,受到极大的震动,就想把它搬上舞台,但一直没有平台来展现。这次,他将乐器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再加之编导用独到的艺术手段来展现,使《独弦琴》具有了相当震撼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李悦春(云南日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