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做好工作,“控人口、抓素质、净环境、建产业、重效益、保特色”这16个字,正是基诺人未来的希望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重点打好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好基诺族的干栏式建筑中具有基诺民族文化的整合体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卓巴文化;大力发展以“攸乐古茶”为主的绿色产业,使“攸乐古茶”再现“普洱茶”六大茶山之首地位的同时,推介“攸乐古茶” 凉拌茶食品、火燎鲜茶、 “天工茶”与竹筒茶,使传统 “攸乐古茶”人文特色与现代茶艺相适应;力争完成全乡乡村道路等级提升改造工程,实现村村四季畅通……这是基诺乡2020年经济社会远景规划中描绘的蓝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 托起明天的太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一走进基诺中学,就看到课间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在跳基诺大鼓舞。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基诺族,因此学校结合实际开办了基诺族民族刺绣兴趣班,并在全校内教学生跳基诺大鼓舞,以此来传授基诺族传统文化。在基诺乡中心小学,孩子们的课间操也实行一天跳标准操,一天跳学校里自编的由基诺族舞蹈和劳动改编的基诺操的制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校长杨世泽介绍,和其他乡镇小学一样,基诺乡中心小学也安装了电教室,在这里老师、学生都可受益于远程教育,不出门就能享受到教育先进地区的教育资源。“现在的孩子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都喜欢上这种电教课,觉得更生动有趣,可惜的是电教室只有一间。”杨世泽说,老师们都希望每个教室都能升级为电教室,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估计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因为现在基诺乡正在谋划着更大的教育资源整合计划:集中办学,将小学和初中集合在一起组成中心学校。在这份规划图上,记者看到中学和小学校区通过生态走廊、长桥有机连接起来,在占地100余亩的校区里,还专门规划了学生活动区,包括运动场等等设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音乐 传承青年走村串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4岁的沙车,在基诺乡小有名气,人们都称他为“基诺族音乐传承人”,“因为我向老人们学习、记录基诺传统音乐,又把它们编成新的乐曲。”沙车解释说,他已改编、谱写了12首基诺民族音乐,并组了一支乐队用现代的吉他、架子鼓等来演绎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车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久经江湖”,从17岁起就外出学习跳舞,在景洪、基诺山多个景区的表演团里跳舞、主持节目,还跟着舞队上北京、进重庆,配合电视台录制基诺族风俗节目……“初中毕业时我曾有个机会去读中专的,但错过了招生的人,我就安心在景区跳舞打工了。”在野象谷景区、基诺山公园,沙车学会了基诺族的太阳鼓舞,同时还有傣族的象脚鼓舞、佤族的木鼓舞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几年,沙车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而他突然放弃了这些,回到了基诺山,在基诺山景区里工作。“在外面跳舞时,跳傣族舞或是佤族舞的,人家都有本民族的歌手、编导,而我们基诺族就没有唱得开的歌手,更别说制作成卡拉OK的伴奏带了。”沙车想回到基诺山来,能多了解本民族文化。基诺山景区,在这里能集中看到一些基诺族的传统文化:一进山门就能看到几位老人用不同的竹筒演奏的基诺族迎宾乐,每天定时还有太阳鼓舞的演出。记者5月22日来到这里时,正好遇上了来这里采风的中国音乐学院学生,顶着烈日,他们非常热心地向基诺族姑娘学习大鼓舞。中国音乐学院的带队老师透露,他们将在版纳建立一个基地,对当地包括基诺族在内的十余个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整理,整理出其特性,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保护这种文化,也让其能有更好地发展、发挥。 tujian.org
目前,有位音乐老师表示愿帮助沙车整理乐谱,并为他录制音乐CD碟,方便他今后外出表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生活 驶向腾飞的跑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沿着小磨高速路往勐仑方向前行20公里,岔入橡胶林间的乡村公路再走3公里,记者来到这个镶嵌在万顷碧波橡胶林中的巴来村委会巴洒村。这个20年前敢于“吃螃蟹”发展橡胶的基诺村寨,成为基诺山最先富起来的村寨之一,部分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目前巴洒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元,其中最早种橡胶的12户人家人均年收入早已突破4万元。除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和摩托车外,全村74户人家已经有15户购买了皮卡车和小汽车。由于这个村寨人均拥有橡胶高达40余亩,而且目前还有多达2/3的面积没有开割,很多家庭在2006年以前就感到劳动力不足,已经从外村甚至是外地招募工人来割胶了,至今家家户户都需要靠招工人割胶才能完成生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村民小组长车木拉介绍,目前巴洒村已经作为景洪市100个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的试点村寨之一,每户由政府护持1万元贴息贷款后,自行投资18万元按统一规划模式建盖小洋楼,这项工程月初就已经开始动工了。2006年至今,村里也由村民出资投入了100多万元资金,将通往每家每户橡胶林的生产道路修建起来,目前村民已经可以直接骑着摩托车、开着拖拉机或者农用车直达自家的橡胶地干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戴振华 杨 茜(春城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