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名声大扬,锣鼓震天的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周家社区舞狮队、已经四五十个春秋没涉足“江湖”了。近年来,该舞狮队的5位古稀老人常为周家社区的舞狮活动逐渐消失、以及舞狮技艺至今没得到传承而犯愁。不过,通过他们的努力,已经找到了传承技艺的新路子:向所属文化部门把舞狮申报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状: 舞狮队步下辉煌舞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舞狮队79岁的余家福在回忆曾经的辉煌岁月时激动地说,五六十年前,一到逢年过节,尤其从过老年前15天开始至新年后的3月,邀请他们去舞狮的人很多,他们每天都舞着狮子东村走出、西村走进,每到一家先点燃鞭炮,从村外二三十米的地方一直舞到人家院里。五六十人的队伍,有的装山神、有的扮武松,有的舞大刀,有的玩三星叉,还有的抽皮鞭打狮子,锣鼓喧天、非常热闹。一场舞狮结束,有的东家出手很阔,一给就是几百元,而当时的一百元对舞狮队来说都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tujian.org
82岁的杨家保以前在舞狮队里担任的是舞大刀的角色,70多公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一般人抬着都艰难,但在他手里却可以舞得像风一样快。杨家保说,舞狮看似简单,事实上却很难,很多人都是各会一项,当时舞重兵器的人现在世的还有两个,一个是李成,他舞的是钩连抢,另一位是杨家存,舞的是三星叉,他们俩人舞的兵器每样都重达70多公斤。舞狮一开始,他们就舞着钩连抢、三星叉、青龙偃月刀在狮子前后左右相互打斗。紧随其后的还有踩高跷、抬花轿、扭秧歌、玩杂耍的,形式多样多彩,内容非常丰富。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舞狮队的辉煌岁月也逐渐散去。 据介绍,舞一场狮子,需要狮子两只,每只狮子需要两个人舞。同时,由于狮子头重达30多公斤,舞起来费力,还需要至少一个人来替换。当年舞狮子头现在世的还有一人,他叫杨金生,今年84岁,是周家社区在世的舞狮老人中年纪最长的一个。现在经常有人去找他学舞狮技艺,但他舞不动了,一个徒弟也没收。这五位舞狮老人也常常为没传人而犯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奈: 老人当师傅已有心无力 tujian.org
昨日,记者见到了至今仍然不拄拐杖,且健步如飞的杨金生老人。在随后的对话中,记者讲了好几遍老人才能勉强听清,不得已他只有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舞狮子头很累人,舞十多分钟全声就冒汗了。”舞狮的技艺是他父亲的弟弟教的,是村里一辈一辈人传下来的绝活,学舞狮他就学了五六年。现在他不舞狮了,但常有人来拜师学艺。可是老人因为体力不支无法再教。杨金生说,近10年来找他学艺的人最少都有三四十个,有的人还是外地来的,他们的年龄多数都在20岁左右,正是继承舞狮技艺的黄金年龄,对传承技艺是件求之不得的事。“虽然舞狮的人很多,但各个地方舞狮的技艺却不相同。只是舞狮不是一朝一阳能练出来的,因为舞狮子头要做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所以需要练小洪拳、黑虎拳作为基本功,一年两年学不会。”他说,由于自己老了教不了,他面对拜师者只能拿着筛子当狮头,在房间里舞上几下让他们瞧一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学舞狮有没有市场?”周家社区舞狮的这5为老人认为,五六十年前喜欢看舞狮子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生意也非常好,不但一些有钱人会经常请他们去舞狮子,就连一些餐厅及会馆也会经常来请。现在虽然人们可以看电视或电影,但如果把这种流传若干年的舞狮活动搞起来,他们相信一定还会有人喜欢。因为现在看花灯、京剧的观众也并不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希望: 申请“非遗”保护技艺 tujian.org
当天说起舞狮技艺传承的问题,这5位舞狮老人高兴的说,近两三年他们一直因无法让舞狮技艺得到传承而犯愁,但他们一直苦苦寻找办法与出路。“现在我们找到了,我们从昆明市文化局社文处了解到,他们把这种舞狮技艺视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可以向所属的区文体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老人说,是否能列入保护,还需要他们向西山区文体局申报,要西山区文体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后,才可以根据价值来确定。但这5位舞狮老人坚信,无论他们的技艺能否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他们都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tujian.org
据悉,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眼下文化保护部门正在做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张猛(昆明日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