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华在昆明市官渡古镇一寺庙削发出家做了和尚,这个消息在他的家乡——曲靖市马龙县王家庄镇格里村委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知道附近有个“大学生出家做了和尚”。而在距离格里村委会10余公里的大山深处砍斧箐苗族村寨,这个只有12户40余人的苗家寨子里,提起杨树华,很多人还在为他骄傲,说他是全寨子唯一的大学生,出息了在外打工赚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个全寨子唯一的大学生为什么遁入空门?他的成长轨迹是怎样的?在和杨树华对话后,记者实地走访了他家,试图还原这名大学生从一个地方的天之骄子步入空门的轨迹。也希望通过对杨树华案例的剖析,告诉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面对挫折,我们应该选择勇敢,而不是消极逃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记者寻访 tujian.org
村民:供个大学生不容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马龙县王家庄到格里村委会,一路上路况还好。但从格里村一上山,路面全是碎石,连越野车都招架不住,只能开到半山腰。崇山峻岭中,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苍翠的树丛,格里村显得很遥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路上,记者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放牛羊的苗族村民,这位叫张秀珍的大姐告诉记者,杨树华家在一公里多的山下,他们还是亲戚。“他妈太苦了,供出杨树华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现在家里只有他妈整天做农活,其他儿女都成家出去了!”张秀珍有些感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差不多又走了半个小时后,山巅之上终于隐约看见一山坳里面的房屋,杨树华的家终于不远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学:他读书一直还可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树华家在苗寨村中央,门前门后都是大树深沟,土木结构的房屋很简陋,很多墙体都有开裂。记者到达时,他母亲正在离家一公里远的地里锄玉米。听说我们要到杨树华家,一位苗族村民很热心地跑去通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关杨树华的印象,他的小学同学张文星告诉记者:“打小我们就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他读书还可以,从没留过级,一直上到大学,为我们苗家人争气了。”张文星很自豪——这些年,杨树华过年过节每次回家,都要来找他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访中,其他村民对于杨树华的记忆似乎有些淡忘,只知道杨家出了一个大学生在外面打工,至于他现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则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妈妈:选择出家就好好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小时后,杨树华的母亲张美才穿着闷热的水鞋从地里赶了回来。这名67岁的老母亲非常和蔼,热心地招呼记者一行进屋坐。在走进她家漆黑的客房时,老人家径直按了电灯,昏黄的灯泡顿时将这个屋子照得很亮堂。但放眼看去,家里除了那个发亮的灯泡外,没有任何带电的东西了。“家里穷,啥都没得,黑乌乌的,让你们见笑了。”不过,摆放在家里的一台老式织布机显得特别抢眼,机架上还有纺线,杨树华的母亲说,这是她最值钱的家当。 tujian.org
说起儿子杨树华,张美才感叹,以自家的条件,供养他上大学确实不容易。自己有3个儿子5个女儿,杨树华是最小的,全家只有大姐有正式工作,其他姊妹都以种地为生。张美才告诉记者,从高中到大学,杨树华一直和家里要钱,说自己有病要去医治,但是家里也拿不出钱来,供他上大学的一些欠款至今还没还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树华的父亲是一个铁路退休工人,如今整天早出晚归放养牲畜,农活全仗张美才一个人。“我这个小儿子从小命就苦,上了初中后就病得厉害,具体是什么病我也不清楚,读书的时候钱不够用也不和家里说,听说没钱一天只吃一个包子或一碗米线……他爹有钱也不给他……”张美才哽咽地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记者不忍心将杨树华在昆明出家做了和尚的消息说出时,张美才老人却主动说起了儿子做和尚的事。杨树华也曾和母亲提起要去做和尚,但都遭到老母亲的反对,张美才也一直以为那是儿子不顺心时的气话。临走时,张美才特意委托记者要是能见到儿子一面,就代她说几句话:“既然选择了去寺庙,那就好好地做,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要好好的,不要再跟政府要这要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