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走出国门一直是我们这个农业大省进出口业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最早的茶叶出口,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松茸出口,再到现在的蔬菜、花卉等出口,农产品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出口额也连创新高。但让人担忧的是,我们出口的农产品往往不能以自己的品牌摆上货架,而仅仅是作为“原料”卖出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我们的蔬菜出口地泰国,记者在超市、农贸市场甚至找不到云南蔬菜。在1/3蔬菜依靠云南供给的香港,记者难觅打着云南品牌的蔬菜踪迹。在常年进口云南松茸的日本,我们也很难见到打着云南品牌的松茸。这样的结果,一是企业利润很低,只能赚一点辛苦钱;二是云南的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可能真正叫响,优势资源很难成为优势产业。 tujian.org
如何让优势农产品成为致富“快车”?如何让农业产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我省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种植企业,开始试水“欧洲良好农业规范”,以自己的品牌挑战标准更高、更苛刻的“贸易壁垒”,闯关农产品出口欧盟各国遭遇的第一道“红线”。结果是,它们不仅闯关成功,为自己的品牌取得了出口“通行证”,而且意外地发现,按照这些“贸易壁垒”的要求去做,严格管理、种植及对员工的培训,还提升了企业的管理绩效、员工素质和员工福利,让企业走上了一条和谐、健康发展的捷径,真正把企业置身于一条国际性的起跑线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日关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零售商倡导下建立的欧洲良好农业规范,已成为欧盟各国农产品摆进超市的“通行证”。12年后的今天,加入这个认证的企业扩大至全球范围,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2009年春光明媚的一个早晨,我省3家企业被宣布获得该项认证证书。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的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郭雄介绍说,这是我省首批获得该认证的企业。 tujian.org
不卖原料卖成品 跻身国际供应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何让自己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了可供借鉴的第一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澳达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榆秀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早年外贸工作的经历,她对出口产品的品质要求始终是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的。她首先通过了针对加工厂的“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及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认证,结果发现,这对一个要做出口市场的企业还不够——必须从原料做起。于是,她邀请专家指导,按照欧洲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对种植基地进行了整改,用两年时间拿下了欧洲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拿这个认证花了60万元不说,关键是太难了。”按照要求,云澳达新建了工具房、员工宿舍,把化肥、农药分开放,购买喷洒农药时员工穿的防护设备,对野生动物不能乱杀,袋子不能乱放,每块地都设置了标识牌,上面写着哪年种的,什么品种。通过这些措施,摆进超市的每一小袋产品,都能查出是哪块地种的,追溯到其母本、父本,以确认它不是转基因产品。不过,让陈女士觉得最难的,还是认证组织派来的专家对其公司员工的培训。这些常年在她公司打工的农民,还有人大字不识,却因工作需要开始认字了。30名管理员,培训了3天,被要求做培训笔记并最终通过考试。一名叫李正平的契丹族汉子竟然考完试就因压力过大而病倒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如此,陈女士认为通过欧洲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太重要了,“我可以收到更多的好原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