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的民间借贷活跃,有许多专门以放高利贷为生的人。现今,不仅地下钱庄的人想变身合法化,面对着大量中小企业借贷难、筹资难的困境,政府部门也希望民间贷款能从地下转到地上,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管,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中小企业的借贷难问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向民间借贷伸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泸西县旧城镇的周南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其实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不敢回家。去年,在煤价涨到最高峰的前期,周与同村人合伙买了一口煤窑。周当时因为他不具备贷款条件,于是就向当地的民间高利贷者借钱。当时煤价正在疯涨,放贷者也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就放贷了200万元,月息10%,周每个月须还20万元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买下煤窑后不久,有人找到周想出更高的价钱买煤窑,还先付了10万元定金。虽然村里人劝他不要太贪心,卖了煤窑后两人还可分得近百万元,但周和合伙人都没有同意。不料,两个月之后,煤炭价格急速下滑,买煤窑的人也不见了踪影,虽然周有对方留下的10万元定金,但周还是慌了神。不久,放贷者找到周要求他还钱,周无奈之下答应先还利息,以挖出的原煤低价作价后,筹得的钱仍不够还利息,周一急就躲了起来。但最后还是被放贷者找到了,将他拉到一水库边,揪着头发把头反复按入水中。反复承诺反复被呛水,周实在不敢在老家呆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地有人说:像周这样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而被放贷者拉去呛水的人,在泸西并不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人专放高利贷 tujian.org
记者从泸西县多条渠道了解到,该县有很多专门以放高利贷为生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泸西县银行系统及银监办的朋友透露:泸西县的煤炭老板比较多,但除了极少数能获得银行贷款外,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来自民间借贷,每年借贷额约在3亿元左右。有的人通过民间借贷做煤炭发了后,又反过来开始放贷。国家可以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这些政策传出后,有的人就私下打听,自己能不能成立贷款公司或是村镇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红河村镇银行雷声大雨点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仅民间地下钱庄的人想变身合法化,面对着大量中小企业借贷难、筹资难的困境,政府部门也希望民间贷款能从地下转到地上,其一是可以有效监管,其二还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中小企业的借贷难问题,但是,虽然有了国家的概念性政策,但操作细则却迟迟出台不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从红河相关部门了解到,从去年以来,红河曾规划:在今年内,全州13县市每县至少要成立一家村镇银行,还要成立一家属于州属级别的村镇银行。虽然这样的规划也在多种会议上提到过,可直到如今,村镇银行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记者多次到该州相关部门采访村镇银行的事,但政府部门或银监分局都不知道究竟该谁来管该谁来组建。在政府部门内,有的说是财政管,有的说是农业口管,有的说是经贸口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后来,记者被告知:按正规途径,村镇银行的事宜应属于金融办管理,但如今州级这块还没有设立金融办,因此到底该谁管至今也没有明确,而到具体操作时就更是困难重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任锐刚(春城晚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