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 tujian.org
去年7月7日,由昆明日报独家刊登的《昆明近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10日,昆明市出台政策对54名“非遗”传承人每年每人补助生活费2500元。这将为我们的社会留下许许多多文化的“活基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活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来因种种原因,社会认可程度不高。2008年7月7日,由本报独家刊登的《昆明近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随即迅速展开调研,2009年6月10日,昆明市针对“非遗”传承人生活补助的政策正式出台,从今以后,昆明的54名“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将获得2500元生活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我市绝大多数“非遗”传承人生活在边远贫困山区,记者在去年通过对昆明14个县(市)区传承人的摸底调查发现,90%以上传承人因生活无着而贫病交加,每年都有身怀绝技的传承人离世,采访后不到一年,又有两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去世,而去年去世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已达8人,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保护,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这进一步增强了各部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徐刚告诉记者,中心早在2006年就呼吁以生活补助形式对“非遗”传承人实行救助,并逐步建立了全市“非遗”传承人资料库。2008年,经媒体呼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非遗”传承人生活现状,再次引起专家、学者以及各部门高度重视,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呼吁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12月31日,昆明市人大委会讨论通过“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决议”。特别是今年年初,昆明市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管理、传承、开发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要求,同时为“非遗”传承人获取生活补助奠定了政策依据。6月10日,随着副市长廖晓珊的批示,昆明市对“非遗”传承人生活补助的政策正式出台。(记者贾薇)(昆明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非遗”活下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500元,或许是某个人一个月的工资,或许是某些人一顿饭的支出,这笔钱,却是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年的生活补贴。尽管不多,但我们还是要为这些贫病交加的“非遗人”感到高兴,毕竟“老米钱”是有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昆明14个县(市)区传承人的摸底调查发现,90%以上传承人因生活无着而贫病交加,每年都有身怀绝技的传承人离世。最近,又有两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去世……“非遗”及“非遗人”所处的境遇,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下去,首要的条件是必须后继有人,“非遗人”以及他们的后人,得生活下去,那么他们手中的“绝活”,才不会绝了活路。这个时候,政府和有关部门伸出援手,拉上来的不仅仅是站在悬崖边上的“非遗人”,也是亦有可能“死去”的文化瑰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逻辑上讲,能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都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贝,都是不可以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其真实价值的。如果运作得法,这些宝贝不仅不会沦落到穷途末路,反之还会为社会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物质财富。赵本山和“二人转”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其他地方,政府每年有意识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让“非遗”从“非遗人”手中解放出来,为人民大众所认识和接受,让全社会为其“买单”。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和借鉴的方式。 tujian.org
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政府必要的“输血”以外,全社会共同负起责任,为其打造能够良性循环的“造血”功能,才是当务之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明天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小龙四方街进行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以及“妙音天籁·百佛专场—云南省文物商店旧藏展销会”,陆军讲武堂举办的民间艺术家现场剪影、编草鞋、做鸟笼、写书法等活动,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各种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面具、甲马、剪纸、织绣挂图、故事图画、画牌、祭图等展览,让我们欣喜地看到,“非遗”从深山老林走进了现代社会,而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评论员 崔亚楠)(昆明日报) tujian.org
相关链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遗产日”凸显人文关怀 文化传承人喜获政府“礼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文件摘要(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