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单文周 昨日上午,在本报和云南城西就业市场联办的“大中专毕业生求职服务月”第二场大型招聘会现场,昆明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等共220家国有、民营单位前往现场招聘,众多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组团”集体应聘,在3个小时的招聘会上,就有5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午8点50分,就陆续有毕业生进场。在用人单位的招聘台前,记者发现,很多求职的大学生都是相约一起到同一单位应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是同班同学,学的是中文专业,很想到你们单位办公室工作,希望你们单位能给我们一次机会。”小张和小李两女生在一家商贸公司招聘台前推销着自己。招聘人员在仔细看了她们的求职资料后当即表示,请她们下周一到公司面试。两女生对记者称,她俩这样做,一是可以增加应聘胆量,二是防止在应聘过程中上当受骗。要是真能同时进入到同一单位工作,两个人在一起也能相互有个照顾。 tujian.org
与3个大学舍友一起来求职的小吴同学对记者表示,几个同学在一家企业工作,会减少很多陌生感,大家也能更快适应新环境,在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再说,如果几个人一起工作,合租房子也会实惠一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起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最多的一组多达10人,五六人一组的“求职团”相当普遍。“团员”中男女生均有,组团的初衷和目的大同小异, 大致都认为几个人在一起能增加求职智慧,也能减少受骗的几率,若真能一起应聘进去,那在今后工作、生活中都可相互照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点评 依赖心理不宜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此现象,心理学专家、云南省工艺美术学校职业心理指导中心主任张峻诚认为,集体求职中,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心理支持,可相互增加信心和力量。但是,这类现象也说明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面对需要就业的社会现实时,还缺少勇气。其实,这样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并非是件好事,这种依赖的心理会影响他们的事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峻诚表示,一方面,毕业生需要自己提高自信,在学校期间,就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增加自我成长方面的训练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对此引起重视,通过教育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提高自信心,增加社会实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特别提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月9日上午9点至12点,云南城西市场将在昆明市体育馆举办一场实用类人才招聘会,到会企业将达30余家;原定于本月12日上午举办的“大中专毕业生求职服务月”第三场大型现场招聘会,主办方将改期至本月16日上午9点至12点在市体育馆举行,欲参会单位请尽快与本报联系。咨询、报名电话5353000。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