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岁的卓以和到了香港,就读于百年名校培正中学。抗战前,培正中学在中学界就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的盛誉。培正中学美丽的静态校园文化宛如无声的歌、无言的诗,使卓以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百多年以来,培正中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雨同行,历经沧桑;她穿越离乱流年,几度迁址,数易校名,但培正中学的红蓝精神与学校文化却历久弥新,她由一颗博爱而自强的细小种子,出落而成一棵高插霄汉的参天大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卓以和就在这样一个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名校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培正中学外圆内方、凸现培正人追求的完美人格的校徽暗合了他的传统家族氛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培正中学的前身是教会书院,各班以信、望、爱、光、善、正命名,均取自圣经及校训。校训“至善至正”源自《圣经》中的《申命记》和儒家经典《大学》,因此学校颇有中、西文化合璧的意味。而卓以和本人以后的科研也是如此,在成名以后,他多次把成功归于自己身上中西文化的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培正中学把自己的精神称为红蓝精神。校徽上的这两个颜色中,红色代表澎湃的热情,火热的心,特别是基督的爱心——感性;蓝色代表冷静机智,週到的思考和策划,避免冲动和鲁莽——理性。就像卓以和日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说法,家庭培养了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而培正中学很大程度上促使他思想中科学与艺术理念的平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培正中学在全球都设有校友会,以联系当地培正旧生。百年来,培正中学硕果累累,仅科学界,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哈佛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萧荫堂、参与创立科恩-沈吕九方程的物理学家沈吕九等都名列其中,而培正中学的毕业生在政界、商界、艺术界、演艺界都屡有盛名。1955年,卓以和告别培正中学,赴美留学。时至今日,“卓以和”三个字也终于成为了校友录上赫赫闪光的名字。(刘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点击进入科学大讲坛官方网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